•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貴州一醫院“先治病後付費” 1個月最高損失5萬元

2018-01-19 09:46:00
來源:工人日報
字號

  貴州“先治病後付費”醫院1個月最高損失5萬元

  本報訊 (記者李豐)本為了解決病人就診麻煩的“先診療後付費”制度,卻遭遇到了尷尬:偏偏有人看了病卻不交錢。這種情況導致醫院月損失高達5萬餘元。這是1月17日記者在貴航貴陽醫院採訪時了解到的。

  據了解,2017年3月,國家衛計委印發《農村貧困住院患者縣域內先診療後付費工作方案》,要求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新農合)縣域內實施農村貧困住院費用“先診療後付費”。患者入院時不需繳納住院押金,由定點醫療機構與新農合經辦管理機構之間進行結算,減輕患者墊資壓力。

  去年11月9日,貴航貴陽醫院開始實施“先診療後付費”制度,這給患者就醫帶來了便利。“收費窗口排長龍的現象確實消失了。”該院門診部主管護師陳娟告訴記者,如今醫院的各個流程都很便捷,工作人員辦事效率也得到大大提高。即便是週一高峰期,患者排隊繳費也不會超過10分鐘。就診卡的使用也比以前靈活,即使走錯科室,醫護人員只要在電腦上為其點擊轉診便可,不用重新掛號。就診卡還可以重復使用,只要患者保存好就診卡,任何時候想看醫生,拿上就診卡就可以到相關科室看病,再也不用去排隊重新領卡。

  然而,這項制度卻遭遇了各色病人“逃費”的尷尬。“每月都有患者在逃費。”該院院長助理謝民説,經統計,他們發現,每月逃費造成的損失少則兩三萬元,最高可達5萬餘元。目前,被“逃掉”的這筆費用暫由醫院墊付。

  “醫院總結出了三種逃費行為。第一種是病情比較輕微的患者,當其拿到就診卡,獲得醫生診斷,確認病情並無大礙後,選擇逃費;第二種是病情一般的患者,在醫生診斷並開好處方後,自認為醫院藥品昂貴,隨後選擇逃費拿著處方到外面購藥;第三種是病情危重的患者,在得到醫生確診後,不接受醫生的建議及診斷結果,選擇逃費到其他醫院就診。”謝民説。

  該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能有信用機構參與醫保制度,個人就醫費用的記錄與自己的信用記錄或者家人的信用記錄相聯繫起來。一旦出現惡意逃費的行為,相關的信用記錄就可能出現污點,下次就醫時就會遭到醫保支付的拒絕。

  據了解,根據國家衛計委2017年印發的《方案》,對於惡意欠款人員,要建立“惡意拖欠住院費用”黑名單制度。醫保(新農合)經辦管理部門暫停其醫保(新農合)待遇,直到所欠費用全部還清。

  “制度是喚醒失信者的必要之舉。”該負責人表示,希望《方案》的相關配套措施能夠得到落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