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上任一年讓白宮變樣 評價兩極分化
採訪美國人:有人搬家,有人生意興隆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潘秋辰 本報記者 邢曉婧 白雲怡】據CNN報道,特朗普第一年的民意支持率都在37%左右,不高但十分穩定。另有民調顯示,35%的美國受訪者給特朗普執政打不及格,同樣多的人則認為他的表現是優秀或良好。對其評價兩極分化嚴重,從特朗普競選到執政一直如此。當《環球時報》記者就該話題採訪多名美國人時,他們的回答同樣大相徑庭,對于特朗普執政表現的感受也來自方方面面。
“混亂、尷尬、麻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生凱茜·三浦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評價特朗普執政的第一年。她說:“似乎每天都可能發生危機,早上醒來看到特朗普做的事情都會想,他在幹什麼?”身為第四代日裔美國人,凱茜說,現在特朗普的移民政策針對的是墨西哥裔和穆斯林,在這種環境下,她能感受到他們的恐懼,“二戰期間,日裔也曾經歷過不敢說日語、怕被抓進集中營的艱難日子”。
在巴爾的摩市近郊擁有一家糖尿病專科醫院的沃瑞特來自猶太家庭。談起特朗普執政,他對《環球時報》記者回憶說:“2016年的感恩節,我們全家人聚在父母家。當時,我唯一的妹妹阿奈伊告訴我們,她全家四口要遷往以色列。她從小生活在這里,四個哥哥都很愛護她。我知道她不喜歡特朗普,從競選之初一直反對。也許是覺得有一個不喜歡的總統執政讓自己的生活無法繼續,她才這麼決定的吧。”戲劇性的是,去年12月6日,特朗普宣布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沃瑞特跟阿奈伊打電話聊到此事時,阿奈伊說她感覺非常震動。
同樣“本來以為很失望”的還有邁克·瓊斯,他是基督教會里的一位長老。他告訴記者,對上帝堅持信仰的美國人越來越少,本不期望會有什麼改變。“還好,去年12月,特朗普在白宮點亮國家聖誕樹的儀式上說,我們每個人都是上帝的孩子,希望大家重新說‘聖誕快樂’。那一刻,讓我很感動。”
對于華盛頓地產商人羅傑·伯倫納來說,去年過得非常順利。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之前幾年,他的舊房產改造項目做得很艱難,因為市場需求不旺盛。但從去年初開始,項目有了很大起色,他成功運作了好幾處老舊商業地產,並已融資幾億美元。“我要感謝特朗普競選時承諾提高就業率以促進美國經濟發展,讓我趕上了這個機會。”
美國經濟是近日國際媒體盤點特朗普政績的主要內容,本周二,道瓊斯指數收盤首次衝破26000點。據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目前美國失業率為4.1%,是17年來最低數字。其中,非裔美國人失業率是6.8%,是有統計的45年以來的最低水平。美國去年第三季度年度化增長率為3.2%,藍領工人工資漲幅超過其他群體。美國經濟增長是否歸功于特朗普?眾人看法不一。《經濟學人》認為,特朗普很幸運,世界經濟正在享受2010年以來的最強勁增長。不過他的幸運也源自他使美國商界相信,總統與他們站在一起。
“股市看漲、就業情況明顯好轉,加上美國30年以來的最大稅改方案,這些對絕大部分美國華人中產階層都是有利的。”生活在加利福尼亞州的美國華人潘建光說,他如今正考慮追加一些生意。不過夏威夷大學亞洲學係教授、美國東西方中心高級研究員郝忠明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稅改對富人有利,“大公司可提供更高薪資或更多工作崗位,短期看來一般美國人可能也會從中受益。但長期看來,美國政府將要面對更多赤字。由于收稅金額變少,對窮人提供的幫助就會變小。”
除了經濟好轉,剛經歷“導彈誤報烏龍”的郝忠明表示,美國人認可特朗普的原因還包括“對朝鮮態度強硬”,認為這有助于緩解來自朝鮮的威脅。另外在他看來,美國人不喜歡特朗普發太多推特,尤其是他經常和普通人“起爭執”,比如批評美國士兵的母親,和籃球選手打嘴仗。“其他總統當然會對某些問題發表評論,但不會在淩晨4點寫個140個字的內容發在推特上。”
一直支持特朗普的潘建光稱其是“非常與眾不同的總統”。他表示:“美國現在像渾身有很多病的人,雖然短期內不會致命,但已缺少活力,未來能走多遠也不知道。”潘建光說,特朗普像一味猛藥,雖然會帶來短期陣痛,但一針見血,比傳統的保守療法效果好得多。“當然他也有過頭的地方,但我相信美國社會有不斷自我修正的能力。”在他看來,特朗普引發的所謂混亂局面只是表象,因為包括美媒在內的精英階層擁有著幾乎絕對的話語權,但他們既無法準確地描述美國現狀,也不能代表廣泛的選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