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首輪環保督察問責超1.8萬人 未來將實現兩級督察機制

2018-01-15 09:1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31封“不留情面”的督察意見發出後 

  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收官 問責超1.8萬人 未來將實現中央和省兩級督察機制 

  在三亞灣的東南方向,鹿回頭風景區的北面,幾座狀如貝殼的巨大建築矗立在一座人工島上,這是三亞市的著名地標——鳳凰島。就在不久前,中央環保督察組向海南省反饋督察意見,鳳凰島項目建設立即停工。

  “三亞市鳳凰島填海項目以國際客運港和郵輪港名義取得海域使用權,但實際主要用於房地産和酒店開發,由於填海造成水流變化,三亞灣西部岸線遭到侵蝕,為修復岸灘不得不斥鉅資對三亞灣進行人工補沙。”中央環保督察組直接點名批評。

  不僅是三亞,海口、文昌、萬寧、瓊海等多地的違規違法項目也已暫停建設、暫停營業。海南各地紛紛投入到整改行動中。這背後,是中央環保督察組對當地房地産行業破壞生態現象的狠批,“財政過分依賴房地産,房地産企業指到哪兒,政府規劃跟到哪兒,鼓了錢袋,毀了生態”。

  類似這樣不留情面的督察意見,“央字頭”環保督察組至今已經發出了31封。

  批評 

  直接點名 揪出六方面共性問題 

  經過2015年12月在河北展開試點,和2016年、2017年兩年間分四批在全國實施進駐督察,首輪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工作至此全面收官,中央環保督察實現了對全國31個省(區、市)的全覆蓋。

  北京青年報記者梳理各地督察意見發現,當地政府重發展、輕保護的突出問題屢被督察組直接指出,而且用詞犀利,不留情面,對涉及的責任部門也直接點名、毫不回避。比如,湖南嶽陽、永州等地被指為追求一時經濟增長,頂風出臺阻礙環境執法的“土政策”;山西省被指不顧大氣環境品質超標、省內火電産能嚴重過剩的嚴峻形勢,實施低熱值煤發電專項規劃。

  同時作為高頻詞彙出現在各地督察意見中的還有當地政府不作為、亂作為現象。比如湖南湘潭、郴州兩市違規干預環境執法,甚至為違法企業出具虛假證明;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政府為了招商引資,主動包攬企業污染防治主體責任、明確限制環境保護等部門對老乾媽分公司開展環境執法檢查。

  受理群眾舉報是中央督察組的主要工作方式之一,督察組因而指出多地有漠視群眾身邊的環境問題的現象。比如天津市北辰區劉家碼頭村集聚近千家廢品回收點及小作坊,區域環境惡劣,群眾反映強烈,多年來得過且過,直到督察時才有效整治。

  對於各地存在的共性問題,“中央領導同志也很關心,專門要求我們做梳理。”國家環保督察辦公室副主任劉長根在2017年12月環保部的記者會上坦言。據他介紹,此次督察也發現了各省(區、市)在環保方面存在的六個方面共性問題:一是一些地區大氣和水環境問題突出;二是環境治理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後;三是一些自然保護區違規審批、違規建設;四是水資源過度開發;五是工業污染問題仍然較為突出;六是農村環境問題比較突出。他同時指出:“這些問題與我國發展階段有關,也與地方黨委政府不重視、不作為、不擔當有很大關係。”

  問責 

  引發關注的高層問責開始出現 

  中央環保督察工作開展的兩年來,從以查企業為主轉變為“查督並舉,以督政為主”,對地方黨政部門的問責成為中央環保督察這把“利劍”出鞘後動真碰硬的表現。

  問責力度首先體現在問責人數上。據環保部通報,首輪環保督察共受理群眾信訪舉報13.5萬餘件,累計立案處罰2.9萬家,罰款約14.3億元;立案偵查1518件,拘留1527人;約談黨政領導幹部18448人,問責18199人。

  “中央環保督察是綜合性的督察,是‘大環保’的概念,所以不管是環保部門,還是其他部門,只要失職失責,都要進行問責。”劉長根如此解釋問責範圍不僅涵蓋環保系統內部人士,還包括地方黨政、國有企業、基層社區、國土、林業、水利、住建、農業、城管、安監、工信、交通、公安、發改、旅遊等各個與環保相關的部門。

  同時值得關注的是,以祁連山為例,中央環保督察問責已不僅僅停留在基層幹部層面,引發關注的高層問責開始出現。

  “甘肅祁連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已設置採礦、探礦權144宗;肅南縣凱博煤炭公司馬蹄煤礦位於緩衝區和實驗區,2008年投産以來共形成煤炭堆場10余處,近2平方公里地表植被遭到破壞;祁連山區域黑河、石羊河、疏勒河等流域水電開發強度較大,該區域現有水電站150余座,其中42座位於保護區內,帶來的水生態碎片化問題較為突出……”督察組全面揭開了祁連山自然保護區被破壞的程度及嚴重性,進而推動祁連山問題得以嚴肅查處。

  2017年7月,中辦國辦聯合發佈通告,包括三名副省級領導在內的一批領導幹部被問責,這在我國並不多見。

  同月,甘肅原省委書記王三運落馬,對祁連山環境問題不重視、不作為是他的問題之一。“中央領導同志做出一系列重要批示後,王三運表面上擺了姿態走了形式,但其實並沒有真正到問題嚴重的地區去調查研究,也沒有認真督促相關部門抓好整改落實,更沒有對相關領導幹部進行嚴肅問責”,專題片《巡視利劍》後來披露王三運對祁連山生態破壞負有重大責任。

  顯然,“環保欽差”接連出動的兩年,各地的環保工作成為當地黨政一把手肩上負有的更重的責任。

  整改 

  約一半省份黨政主要領導共同任整改組長 

  有了中央環保督察組開的問題清單,各地一把手高度重視和親自部署。劉長根指出,有約一半的省份由黨政主要領導共同擔任整改領導小組組長,其餘均由黨委或政府主要領導擔任組長。

  比如,廣西、湖北、北京等地的整改工作小組分別由省級黨委書記和省級政府一把手共同擔任,俗稱“雙組長”負責制。

  同時,兩位黨政一把手同時出現在工作領導小組中的省份也有多個。比如,內蒙古成立了李紀恒書記任組長、布小林主席任第一副組長的整改落實工作領導小組;海南的整改領導小組組長和第一副組長分別由省委書記劉賜貴和省長沈曉明擔任。

  而江西省的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工作領導由省長劉奇任組長,河南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由省長陳潤兒任組長,廣東省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省長馬興瑞擔任等等。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各省在督察反饋結束30個工作日內報送國務院的整改意見均將督察組指出的問題逐條細化,列出整改目標、整改措施、整改期限、主體責任單位、監管責任單位、督辦省領導等。類似小到關停多少家污染企業,大到將空氣中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力爭控制在一定範圍等等都反映在整改方案中。

  事實上,往往在收到反饋意見第一時間後,各地就已經開始馬不停蹄制定整改方案和進入整改狀態。

  以文中開頭提到的海南省為例,去年12月23日,中央第四環境保護督察組對海南省進行督察反饋。次日,三亞市海洋與漁業局相關負責人前往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所在地鹿回頭“海上餐廳”進行回查和督促整改。

  1月4日,這座號稱海南唯一一座在海上就餐的餐廳,也是被中央環保督察組反饋的違法建設在三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的餐廳項目即被拆除。

  1月5日,海南省政府要求各市縣立即對照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意見中提及的違規違法項目,一律實施“雙暫停”(暫停建設、暫停營業),房地産項目也暫停銷售和宣傳,其他酒店、餐飲、旅遊、娛樂等經營類項目暫停營業。

  和海南一樣,凡是被“環保欽差”督察的省份,“環保風暴”自上而下迅速席捲。

  未來 

  26省省級環保督察已在行動 

  劉長根曾明確表示,中央環境督察不是“一陣風”。他認為,中央環保督察更深遠的意義在於督促被督察地方主動調整發展思路,把強化督察整改作為重要機遇和有力抓手,借勢借力推動解決産業能源結構調整和産業轉型升級等深層次問題,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他以海南省提出永久禁止在中部生態核心區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産項目和浙江省借勢推動傳統産業升級舉例説明中央環保督察對於當地發展路徑帶來的啟示。

  而在2018年,已經結束首輪全覆蓋的中央環保督察工作將不會停下腳步。

  據劉長根透露,環保部除了對第一輪環保督察情況進行梳理,總結經驗,搜尋不足,進一步完善督察機制,為後續督察做好準備外,還將考慮對第一輪督察整改情況進行“回頭看”,緊盯問題,壓實責任;同時圍繞污染防治攻堅戰重點任務,針對重點地區大氣污染、重點城市黑臭水體污染,以及影響群眾生産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組織開展機動式、點穴式專項督察,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強大助力。

  北青報記者還注意到,26個省份已開展或正在開展省級環境保護督察。這些省份的環保督察工作重點關注突出環境問題,特別是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指出的問題及後續的整改落實情況。

  對此,劉長根表示,環保部將積極指導地方建立省級環保督察體系,實現國家督省、省督市縣的中央和省兩級督察體制機制,發揮督察聯動效應。

  而且,由中央到地方的動作沒有僅限于完成整改任務清單。督察啟動的這兩年多以來,各省(區、市)已針對性地出臺或修訂生態環境保護政策法規、制度標準。比如,山東、海南、四川、西藏等地印發文件,將環境保護納入幹部履職盡責考核評價範疇;31個省份均已出臺環境保護職責分工文件、環境保護督察方案以及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

  長遠看來,相信中央環保督察帶來的改變絕不只是拘留、約談、問責這一串串數字。

  (記者 邢穎)

  通報 

  環保部責成查處贛豫兩起干擾環境監測案 

  環保部近日通報兩起干擾環境監測案例。中國環境監測總站通過對國控環境空氣自動監測站點例行檢查時發現,2017年9月至10月期間,江西省新餘市飛宇、河南省信陽市南灣水廠兩個國控站點附近有霧炮車噴霧作業,水霧直接噴淋空氣品質監測採樣口及周圍局部環境,該行為干擾了環境空氣品質監測活動正常進行,環保部分別致函兩省,責成嚴肅查處。兩地經調查核實,視情節輕重已依紀依法分別給予直接責任人和分管責任人辭退、行政記過、行政警告、誡勉談話、通報批評等行政處分。

  為了進一步加強警示教育,環保部于近日印發了《關於近期部分城市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受到噴淋干擾有關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要求各地舉一反三,加大查處力度,確保監測設施不受干擾。

  各級環保部門要及時曝光查處典型案件。環保部門要加強與城管、市政、建設等相關部門溝通協調,在站點旁設立警示標牌,嚴禁非運維人員進入站點周邊環境;堅決取締影響、干擾城市空氣品質監測正常運作的設備設施;嚴禁噴淋環境空氣品質自動監測站點採樣平臺。(記者 邢穎)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