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主席訓令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2018-01-07 10:1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中國在強軍路上堅定前行

  ——習近平主席訓令在國際社會引起強烈反響

  隆冬的華北大地,寒意正濃;訓練場上,生機勃發、熱情涌動。中央軍委1月3日首次統一組織的全軍開訓動員,是人民軍隊加強新時代練兵備戰的一次嶄新亮相。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全軍發佈訓令,引起世界多國媒體的廣泛報道和各界人士的積極評價。“訓令顯示了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決心”“中國軍隊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中國軍隊作戰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國際和平力量的壯大”……國際社會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向全軍發佈訓令,寄望中國軍隊為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作出更大貢獻。

  中國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步伐有力

  “全軍指戰員要堅決貫徹黨中央和中央軍委決策指示,發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戰鬥精神,刻苦訓練、科學訓練,勇於戰勝困難,勇於超越對手,鍛造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堅決完成黨和人民賦予的新時代使命任務。”奧地利《標準報》1月5日對習近平主席向全軍發佈的訓令進行了轉引和報道。文章稱,訓令顯示出中國建立一支強大軍隊、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決心。

  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斯基認為,中央軍委首次統一組織全軍開訓動員的重要性在於,它是落實中共十九大報告關於軍隊建設目標的重要行動,習近平主席發佈的訓令指引著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前進方向。

  荷蘭海牙國際反恐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阿拉斯泰爾裏德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也表示,訓令體現的精神與中共十九大報告關於軍隊建設的目標是一脈相承的,是中國在強軍之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敘利亞外交分析人士阿德南認為,習近平主席對中國軍隊發佈訓令,“體現了中國推進建設現代化軍隊和國防力量的強烈意願”,同時可以看到,訓令中包含了對軍隊戰鬥精神和戰鬥能力的明確標準和要求,這既秉持了中國軍隊一貫的優良傳統,同時也勾勒了中國軍隊未來發展的方向和目標,堪稱歷史與現實的高度契合與統一,令人欽佩。

  “中共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不斷推動中國各項事業穩定發展,推動軍隊現代化建設與改革,併為中國軍隊設定了發展成為世界級軍事力量的目標。” 巴基斯坦《新聞報》在6日的報道中如是評價。

  伊朗新聞電視臺報道稱,中國軍隊是世界上紀律最為嚴明的軍隊,習近平主席一直致力於推動中國軍隊的現代化建設,中國軍隊是維護國際和平、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力量。

  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

  從南昌起義的一聲槍響,到井岡山上的紅旗漫卷;從萬里長征的艱難跋涉,到抗日戰爭的抵禦外侮;從解放全國的南征北戰,到抗美援朝的保家衛國;從抗洪搶險的血肉長城,到抗震救災的生死救援;從走出國門的維和護航,到遠赴大洋的實戰演練……中國的人民軍隊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成為保衛祖國安全的鋼鐵長城和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德國政治文化雜誌《西塞羅》刊文指出,從中國共産黨1927年建立第一支人民軍隊,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前,中國軍隊曾經歷了一段時期的不發達狀態。而今天,隨著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的不斷推進,中國軍隊已經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

  彼得羅夫斯基認為,中國軍人應該牢記誕生於南昌起義、經歷過偉大長征和抗日戰爭的人民軍隊的光榮傳統。習近平主席的訓令對於中國的強軍之路有著極強的現實意義。中國軍隊繼承紅色基因,擔當強軍重任,推進軍人榮譽體系建設,培養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永葆人民軍隊性質、宗旨、本色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軍隊正以越來越開放、自信和積極的姿態參與國際事務,貢獻中國力量,發揮中國作用。德國《商報》指出,2017年8月1日,中國首個海外保障基地在吉布地投入使用,中國軍隊將更好地履行起在亞丁灣、索馬利亞海域護航以及開展人道主義救援等國際義務,這表明中國正朝著“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邁進。

  泰國正大管理學院國際學院院長湯之敏表示:一方面,世界期待中國在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與安全方面貢獻更多力量,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與其大國的責任和擔當相匹配;另一方面,中國企業“走出去”,為許多國家帶來了資金技術和裝備,他們的合法利益也需要得到保護。“中國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事業,與其參與經濟全球化的努力和利益相匹配。”

  “中國雖然有強軍夢,但對損害他國利益、干涉別國內政沒有絲毫興趣與意圖。”今日俄羅斯網站德語頻道文章的觀點清晰有力。文章指出,中國計劃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略支援部隊,制定聯合作戰強勁高效的指揮體制,創造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現代作戰體系,“但中國軍隊是維護國際公平正義的力量,反對欺淩弱者、干涉別國內政,也不會尋求霸權或擴張”。

  維護世界和平是中國軍隊的重要使命

  截至目前,中國已累計派出3.6萬餘人次維和人員,成為聯合國維和行動的主要出兵國和出資國。美國美利堅大學國際關係學院趙全勝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軍隊是一支維護世界和平的積極力量,目前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派出維和人員最多的國家,擔負越來越重要的使命。從這一點來看,習近平主席此次向全軍發佈訓令,意義更加深遠。

  阿德南對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維和部隊近年來積極參與聯合國主導下的國際維和行動,無論是在中東和非洲地區,還是在陸地空間和海上航道,中國藍盔都擁有著良好的形象、成績和口碑,這與中國負責任的大國地位是相符合的。當前,國際和地區局勢仍面臨諸多不穩定因素,中國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之一,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和平與發展,積極維護國際秩序與地區穩定。中國軍隊在2018年開年之際,大力投入全方位的能力訓練與技戰術提升,展現了中國繼續為維護世界和平穩定貢獻力量的態度和能力。

  聯合國馬利多層面綜合穩定特派團(聯馬團)東戰區司令阿尼蘇茲扎曼准將來自孟加拉國。他向本報記者表示,中國為非洲和平事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中國維和部隊進駐馬利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他們專業精湛、紀律嚴明、形象良好,成為維和部隊的典範。”他還回憶到,中國維和軍人非常敬業,與當地的民眾和聯合國工作人員合作得非常愉快,他們保護加奧地區的安全,還做了許多有利於當地貧民、兒童的公益事業,贏得了馬利人民交口稱讚。“如果沒有和平,就不會持續發展,中國對馬利穩定作出的貢獻是非常重要的。中國軍隊已經成為維護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

  “過去90多年裏,中國的人民軍隊不僅把外來侵略者驅逐出去,保衛了國家安全,而且在維護世界和平與穩定當中也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在聯合國維和、亞丁灣護航、人道主義救援等國際行動中,中國軍隊的努力和貢獻贏得了普遍讚譽。當今世界還不太平,地區衝突頻仍,恐怖威脅不斷,國際社會需要增加制約戰爭的力量,中國軍隊作戰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國際和平力量的壯大。”阿拉斯泰爾裏德的觀點代表了國際社會很多專家的態度。

  軍旗獵獵,誓言錚錚。以習近平強軍思想為行動指南,中國官兵必不辱使命擔當,不斷書寫強國強軍的輝煌篇章,為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寧貢獻更大力量。

  (本報北京、柏林、莫斯科、布魯塞爾、大馬士革、伊斯蘭堡、曼谷、華盛頓、約翰內斯堡、喀土穆1月6日電 記者張夢旭、馮雪珺、張曉東、任彥、李瀟、徐偉、孫廣勇、吳樂珺、李志偉、李逸達)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