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社評:半島雙暫停初現,會是曇花一現嗎

2018-01-05 08:24: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國終於同意在平昌冬奧會期間不舉行美韓聯合軍演了,在與韓國總統文在寅的電話交談中,特朗普總統接受了文的這一要求。特朗普還發推特,將朝韓緩和關係的功勞歸到自己身上。他寫道:“如果不是我展示出堅決而強烈的態度,以及打算使用我們所有力量對付朝鮮,誰會相信韓朝馬上要對話了呢?”

  朝鮮與韓國借冬奧會改善關係,給高度緊張的半島局勢注入一個新元素。美國之前一直表現出警惕,韓國既為平昌冬奧會可以安全舉行了而高興,又對美方對首爾與平壤恢復溝通不滿而感到擔心。

  在這個時候,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半島事務特別代表孔鉉佑於今天在首爾會見韓國六方會談團長李度勳,對打破沉悶局勢再添一個線索。 

  堅持半島無核化目標,同時支援所有有助於緩和半島局勢的對話與接觸,這應當是國際社會對待朝核問題的基本態度。沒有無核化的共識,半島緩和就持久不了。而沒有緩和的帶動,推動無核化就無從談起。這是一個長期困境。

  朝鮮這次主動改善與韓國關係,顯然有打破制裁鐵幕的考慮。如果韓國能與朝鮮改善關係,那麼美國和其他國家為什麼不能呢?如果體育交流可以,那麼經濟和政治交流將來會不會也可以呢?平壤希望在保持擁核的情況下推進這一邏輯。

  美國的態度針鋒相對。華盛頓只要平壤棄核,停止洲際彈道導彈研發,它的唯一策略就是極限施壓,拉開的架勢甚至不惜一戰。華盛頓雖這次給了首爾面子,不再反對朝韓接觸,也同意了冬奧會期間暫停軍演,但它的基本態度沒變。

  然而這是難得的一段可以大致預期的雙暫停。儘管這段時間很短,但很寶貴。抓住這個機會,力爭擴大、延長突然降臨半島的緩和,為恢復各方共同的半島無核化目標創造條件,是值得一試的。

  在金日成和金正日時代,平壤曾經承認半島無核化目標。朝鮮擁核總的來説是外部條件刺激引起的,只要外部條件有新的足夠變化,該目標最終重回半島未必就不可能。

  目前朝美之間的互信已經是零,甚至為負數。雙方的對抗已經形成強大慣性,尤其對華盛頓來説,對朝極限施壓操作起來更加簡單,邏輯清晰,改弦更張太麻煩了,各種風險都比較多。平壤也是一樣,眼看著擁核步驟就快走完了,更容易相信挺一挺就能闖過去。

  然而美朝的尖銳對立已經到了延續不下去的臨界點上,它所帶來的嚴重疼痛韓國先忍受不住了。首爾反對半島爆發戰爭,未向華盛頓“請示”就先斬後奏,與平壤恢復接觸,從美韓日陣營的角度看,有點像“臨陣動搖”“開小差”。

  韓國既是半島問題的主體方,又常被認為是決定半島局勢走向的“小角色”。其實首爾的地位並非那麼弱勢,真實情況大體是,韓國不同意,新的戰爭打不起來。美國不同意,關鍵性的談判開展不了。朝鮮不同意,無核化目標落實不下去。中國俄羅斯不同意,國際社會推動半島無核化的共同決心和框架就形不成。

  朝韓以冬奧會為契機恢復接觸,無論雙方各有什麼考慮,這個結果都是值得歡迎的。但是半島南北緩和總的來説形不成對華盛頓的有效壓力,也構不成對平壤朝無核化目標的引導,其他促談工作需要跟上。否則朝韓的此輪緩和就會是曇花一現。

  應當把六方會談恢復起來,給緩和的延續和各方態度相互靠近創造機會。美朝的立場雖嚴重對峙,但雙方都不想戰爭,又使雙方並非毫無共同點。中韓六方會談代表星期五將見面,希望山重水復之間,總有柳暗花明的轉機。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