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8年,這些稅改與你的錢包有關(聚焦高品質發展)

2018-01-02 09:3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稅收關係國家“錢袋子”,更牽動每個納稅人的“錢包”。進入2018年,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稅制改革無疑將加快步伐,更多相關部署將落地生效。那麼,哪些稅改與你息息相關?

  環保稅:從1月1日開始企業事業單位等污染環境要繳稅 

  2018年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正式施行,我國將迎來一個新的稅種——環境保護稅,徵收排污費成為歷史。

  環保稅向誰開徵?環保稅法明確:直接向環境排放應稅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産經營者為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

  環保稅怎麼收?根據污染物排放濃度實行差別化徵稅,即多排放多繳稅。

  “環保稅的到來,意味著我國在完善綠色稅收體系上走出了突破性的一步,強化了稅收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力度。”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説。

  環保稅繳到哪?全部作為地方收入。據悉,目前,多地結合實際已為開徵環保稅確定了適用稅額,做好開徵保障,相關企業也加大了環保投入。這個稅種增加的環保資金,將用於讓地方政府更好地治理污染。

  增值稅:金融投資者今年開始要考慮稅收成本 

  包括銀行、信託公司、公募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證券公司及其子公司……對資管産品管理人來説,今年開始要考慮增值稅的事兒了。

  從2018年1月1日開始,資管産品管理人要對資管産品運營業務的收益按照3%的徵收率繳納增值稅。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説,對資管産品管理人徵稅,並不一定直接影響投資者的收益,但對金融收益及金融市場穩定會起到調節作用。站在金融機構的角度,今後,金融産品的創設及定價需綜合考慮稅收成本因素。

  車輛購置稅:汽車購置稅恢復至10%,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 

  “購置稅七五折倒計時還有天”……2017年末,不少汽車經銷商用車輛購置稅優惠政策作為賣點,吸引顧客抓住這一波稅收利好購車。

  自2018年1月1日起,對購置1.6升及以下排量的乘用車,由2017年按7.5%的稅率徵收車輛購置稅恢復至按10%的法定稅率徵收。

  不過,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國家對購置的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

  “取消折扣主要出於環境保護考慮。”李旭紅説,2018年,車購稅的政策調整由原有的普惠性優惠,轉為新能源的專項稅收優惠。政策更具針對性,預期會産生良好的環保效應。

  關稅:部分進口食品、保健品、藥品等消費品稅率大幅下降 

  2018年,我國部分消費品和原材料迎來關稅大調整,調整後稅則稅目總數為8549個。

  自2017年12月1日起,降低部分消費品進口關稅,平均稅率由17.3%降至7.7%。涵蓋食品、保健品、藥品、日化用品、衣著鞋帽、家用設備、文化娛樂、日雜百貨等各類消費品,共涉及187個8位稅號商品。

  此外,自2018年1月1日起,取消鋼材、綠泥石等産品出口關稅,並適當降低三元複合肥、磷灰石、煤焦油、木片、硅鉻鐵、鋼坯等産品出口關稅……

  李旭紅説,一系列關稅調整舉措,充分體現中國堅定不移推行國際貿易自由化的決心,反映了我國與全球合作共贏的態度和自信。

  水資源稅:徵收試點範圍新增北京等9地 

  從2017年12月1日起,在北京、天津、山西、內蒙古、河南、山東、四川、寧夏、陜西等9省區市開徵水資源稅,這是繼2016年7月1日河北省率先試點後,我國資源稅改革再邁關鍵一步。

  “此次水資源稅改革擴大範圍,一個重要原則是稅費平移,總體不增加企業和居民正常生産生活用水負擔。”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説。

  依據不同取用水性質實行差別稅額,地下水稅額高於地表水,對特種行業從高徵稅,對限額內農業生産取用水免稅……

  “水資源關乎國計民生、生態安全。”國家稅務總局財産和行為稅司司長蔡自力説,2016年新納入試點9省區市水資源費共計收入133億元,徵收水資源稅收入意義並不大,但生態意義、綠色意義很大,以稅收調節作用助推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

  地方稅:加快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框架 

  2017年12月27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煙葉稅法和船舶噸稅法,將於2018年7月1日起施行。從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這兩部稅法表明我國在落實稅收法定原則方面邁出了堅定的步伐,也意味著2018年我國稅收法定進程將全力加速。

  “將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是一種新的嘗試,對今後解決稅收暫行條例上升為法律提供借鑒和參考。”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劍文説,稅收法定的提速,是加強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一個重要舉措。

  談到下一步如何深化稅收制度改革,財政部部長肖捷在剛剛閉幕的全國財政工作會上表示,要圍繞優化稅制結構,加強總體設計和配套實施,推進所得類和貨物勞務類稅收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地方稅體系,提升稅收立法層次,完善稅收法律制度框架,形成稅法統一、稅負公平、調節有度的稅收制度體系。

  (新華社北京1月1日電  記者鬱瓊源、申鋮)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