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攻堅力:脫貧結碩果 萬眾奔小康

2017-12-31 11: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凈減少6600多萬,減貧成就令世人讚嘆。

  六大制度助攻堅

  “扶貧幹部人人都簽署了脫貧攻堅責任書,立下了軍令狀,不擼起袖子加油幹可不行。”西藏山南市乃東區扶貧辦副主任郝磊對經濟日報記者説。山南創辦了民族藏帖爾手工業殘疾人福利有限公司,那裏的貧困人口生活有了新希望。這只是全國各地脫貧從“輸血”到“造血”的生動案例之一。

  今年,全國扶貧工作進入攻堅階段。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脫貧攻堅綜合評價一般或某些方面問題突出的4省份約談了分管負責人,對綜合評價較差且發現突出問題的4省份則約談省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各地均開展了省級考核評估和整改督查巡查,對整改責任不到位、整改措施不精準、整改效果不明顯的進行嚴肅問責,22個市州和150個縣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被約談。

  “為確保脫貧成效真實,得到社會和群眾認可,經得起歷史和實踐檢驗,中央建立了脫貧攻堅考核體系。”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説。

  2016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省級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考核辦法,規定從2016年到2020年,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對中西部22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扶貧開發工作成效每年開展一次考核。考核內容涉及減貧成效、精準識別、精準幫扶、扶貧資金使用管理等諸多方面。考核工作每年開展一次,由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組織進行,具體工作由國務院扶貧辦、中央組織部牽頭,會同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組織實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建立起脫貧攻堅責任、政策、投入、動員、監督、考核等六大體系,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制度保障。

  比如脫貧攻堅責任體系方面,中央強化了“中央統籌、省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劉永富告訴記者,中央主要負責制定脫貧攻堅大政方針,出臺重大政策舉措,完善體制機制,規劃重大工程項目,協調全局性重大問題、全國性共性問題,指導各地制定脫貧滾動規劃和年度計劃。

  全力以赴促脫貧

  中國那麼大,貧困人口那麼多,扶持誰、誰來扶、怎麼扶,要破解這些難題,不下苦功夫、真功夫可不行。

  2014年,全國組織80多萬人進村入戶,開展貧困精準識別和建檔立卡。對貧困人口,按照收入低於國家扶貧標準,綜合考慮“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安全有保障”情況進行識別。對貧困村依據“貧困發生率高於全省貧困發生率一倍以上、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準60%、沒有集體經濟收入”的標準進行識別。

  全國共識別2948萬貧困戶、8962萬貧困人口、12.8萬個貧困村,基本摸清貧困人口分佈、致貧原因、幫扶需求等資訊。此後以每年12月31日為節點,各地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動態調整,標注脫貧人口,建卡返貧人口。

  2015年8月至2016年6月,全國開展建檔立卡“回頭看”,補錄貧困人口807萬,剔除識別不準人口929萬,數據精準度進一步提高。2017年2月,組織各地對2016年脫貧不實的問題開展自查自糾。6月份,組織各地完善動態管理,把已經穩定脫貧的貧困戶標注出去,把符合條件遺漏在外的貧困人口和返貧的人口納入進來,確保應扶盡扶。

  建檔立卡在我國扶貧開發歷史上第一次實現貧困資訊精準到戶到人,第一次逐戶分析致貧原因和脫貧需求,第一次構建起全國統一的扶貧開發資訊系統,為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出臺“五個一批”政策舉措提供了數據支撐。

  緊接著是強化駐村幫扶。中央明確要求每個貧困村都有駐村工作隊。2015年4月,按照因村派人原則,各地選派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工作作風實的幹部駐村扶貧。駐村幹部一般要任滿兩年。對幹得好的予以表彰宣傳、提拔使用,對不符合要求、不勝任工作的及時召回撤換。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累計選派駐村幹部277.8萬人,實現駐村工作隊對建檔立卡貧困村全覆蓋。各地逐步完善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管理,嚴格選派條件,明確職責任務,建立管理制度,強化考核獎懲。據不完全統計,兩年來,全國共提拔工作業績突出的第一書記1.2萬名,召回調整不勝任的第一書記7200名。

  摸清了誰是貧困人口,也有了駐村扶貧幹部,如何實現精準脫貧呢?那就是按照因地制宜、因村因戶因人施策的工作要求,推進“五個一批”工程:發展生産脫貧一批,易地搬遷脫貧一批,生態補償脫貧一批,發展教育脫貧一批,社會保障兜底一批。

  各地支援貧困村、貧困戶因地制宜發展種養業和傳統手工業,培育貧困地區農民合作社和龍頭企業;支援農村貧困家庭新成長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動員全國千所技能培訓學校為有就業意願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免費提供培訓就業服務;在貧困村建設扶貧車間,實現貧困人口就近轉移就業。截至2017年8月,已有481萬貧困人口通過務工實現穩定就業。易地搬遷脫貧方面,國家對居住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貧困群眾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堅持搬遷與産業、就業、公共服務同步規劃,確保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共實施易地扶貧搬遷489.6萬人。教育脫貧方面,國家實施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面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免除公辦普通高中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學雜費。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覆蓋,實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簽約服務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減貧成就世矚目

  作為全球率先完成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的國家,中國減貧成就舉世矚目。

  今年10月份,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致2017減貧與發展高層論壇賀信中説:“精準減貧方略是幫助貧困人口、實現《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宏偉目標的唯一途徑。中國已實現數億人脫貧,中國的經驗可以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有益借鑒。”

  聯合國秘書長為何對中國脫貧攻堅稱讚有加?因為我們有一串真實的數據:

  2013年至2017年5年間,中國現行標準下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減少6600多萬人,年均減少1300萬人以上,在人類史上前所未有。

  貧困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國務院扶貧辦數據顯示,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每人平均收入連續保持兩位數增長,年均實際增長10.7%。截至2016年末,居住在鋼筋混凝土房或磚混材料房的農戶佔到57.1%,使用管道供水的農戶達67.4%。自然村通電接近全覆蓋、通電話比重達到98.2%、道路硬化達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兒園和上小學便利的農戶分別達到79.7%、84.9%。91.4%的戶所在自然村有衛生站。井岡山、蘭考等28個貧困縣率先實現了脫貧摘帽。

  尤為可喜的是,在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農村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得到加強,農村治理水準得到提升。精準脫貧攻堅讓各級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在一線了解實情,離群眾更近了,了解的問題更實了。幫扶幹部履行幫扶責任,讓幹部同困難群眾融為一體、打成一片,成了共同脫貧致富一家人,黨在人民群眾心中威望更高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黃俊毅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