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推動新時代中國經濟有力有序向好發展

2017-12-28 10:54: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作者:中央黨校經濟學部 周躍輝

  日前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我們有力有序做好明年及未來一段時期的經濟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方向指南。

  新時代産生新思想

  本次會議作出了“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這是把握中國經濟的歷史方位和抓好經濟工作的重要依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為其他領域改革發展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戰略定力,高瞻遠矚、系統謀劃、科學決策,頂住了“三期疊加”帶來的經濟下行壓力,推動中國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使中國成為帶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2017年,我國國內生産總值預計將超過80萬億元,按現行匯率折算超過11萬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二位。近五年來,國內生産總值年增長率分別為7.9%、7.8%、7.3%、6.9%、6.7%,年均增長達到7.1%,遠超同期世界經濟的年均增速。去年,中國經濟對世界增長的貢獻率超過30%,是世界經濟當之無愧的“穩定之錨”。可以説,經過五年的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得到顯著增強,發展的經濟基礎得到顯著夯實。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指出的,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新思想指導新實踐

  推動高品質發展,是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是適應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必然要求,是遵循經濟規律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新的經濟發展時代,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中國經濟實踐提供有力指導。一是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不斷加強和完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工作的體制機制,強化中央政治局每個季度對經濟形勢重大判斷和重要政策的落地生根;二是要求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三是要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變化,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四是要創新和完善宏觀調控,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五是要引導和穩定預期,加強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新實踐要求新舉措

  要在實踐中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就要推動中國經濟向高品質發展轉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第一,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繼續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濟發展中的主線作用,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第二,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現高品質的經濟發展,最終要靠各類市場主體。要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完善國企國資改革方案,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還要支援民營企業發展,落實保護産權政策,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第三,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振興、農業發展、農民富裕是實現高品質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要科學制定鄉村振興戰略規劃。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清除阻礙要素下鄉各種障礙。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農業政策從增産導向轉向提質導向。第四,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是實現高品質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京津冀協同發展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為重點,保持合理的職業結構,高起點、高品質編制好雄安新區規劃。推進長江經濟帶發展要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引領。要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以投資帶動貿易發展、産業發展。第五,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産品進口關稅。第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以人民為中心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基本立場。要針對人民群眾關心的問題精準施策,加大對教育、就業、收入分配、醫療、社會保障等民生領域的改革力度。第七,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要完善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産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第八,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高品質的經濟發展,最終要使人民享受到山清水秀天藍地綠的美好環境。要實施好“十三五”規劃確定的生態保護修復重大工程,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健全自然資源資産産權制度,研究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改革生態環境監管體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