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斗星座"應用新模式瞄準"高精度" 2030年前"空天地海"全覆蓋

2017-12-28 10:3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12月27日是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開通服務5週年。5年大考,北斗系統成績如何?展望未來,“北斗星座”有哪些新的規劃?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舉行新聞發佈會,邀請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負責人彭思義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展情況。

  高精度位置服務正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公共服務

  從5年前開始提供導航服務以來,北斗系統不斷豐富和完善。5年來,北斗二號系統連續穩定運作,相比2012年,定位精度由10米提升至6米。為增加系統穩健性,增加4顆備份衛星,其中2顆已發射入軌。

  目前全世界有美國GPS、俄羅斯格洛納斯、歐洲伽利略和中國北斗這四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北斗系統的競爭實力如何?“其他三大系統所具有的技術體制或優勢,北斗都具備,此外北斗還具有短報文和位置報告服務能力,這是其他系統不具備的。北斗是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把通信和導航融合起來的系統。”冉承其説。

  北斗的另一大自主創新特色是它的高精度服務。“我們在中國境內建設了基於北斗的高精度‘一張網’,這張‘網’在今年上半年已經基本具備提供高精度服務的能力,可以提供米級、分米級的高精度服務,某些局部區域已經實現了釐米級的高精度服務。高精度服務會帶來整個傳統位置導航服務的革命性變化。”冉承其説,在中國,高精度位置服務正成為像水、電一樣的公共服務。

  今年行業産值預計超2500億元

  5年來,我國已形成北斗完整産業鏈,北斗在國家安全和重點領域標配化使用,在大眾消費領域規模化應用,正在催生“北斗+”融合應用新模式。

  5年前,國內基本使用國外衛星導航系統。如今,北斗已在公安、交通、漁業、電力、林業、減災等行業得到廣泛使用,正服務於智慧城市建設和社會治理。公安出警時間縮短近20%,突發重大災情上報時間縮短至1小時內,災後應急救援響應效率提升2倍。

  彭思義介紹,交通運輸行業在道路運輸領域對危險品車、大客車、班線客車都安裝了北斗終端,480萬輛營運車輛上線,建成全球最大的北斗車聯網平臺,相比2012年,2016年道路運輸重大事故率和人員傷亡率均下降近50%,“北斗對安全監管、安全運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事故率大大降低,同時,政府對安全監管的精準服務、精準監管水準都提升了”。

  5年來,北斗日益走近百姓生活。世界主流手機晶片大都支援北斗,國內銷售的智慧手機北斗正成為標配。共用單車配裝北斗實現精細管理。

  5年來,北斗應用産業快速發展,國內從業企業超過14000家。2012年以來,國內衛星導航産業年産值年均增長率超過15%;2016年突破2118億元,北斗貢獻率超過70%;預計2017年超過2500億元,北斗貢獻率可達80%。“樂觀估計,2020年能達到4000億元。”冉承其説。

  構建定位導航授時新時空體系

  5年來,北斗已走出國門,正加速融入世界,成為代表中國大國形象的又一張閃亮名片。

  在全面開展大國合作方面,成立中俄衛星導航合作項委會,中美、中歐衛星導航合作工作組;開通中俄衛星導航聯合監測平臺,與美、俄分別簽署系統相容與互操作聯合聲明。“通過雙方系統相容與互操作合作,不僅解決了干擾問題,還帶來更好的應用,實現了1+1>2的效果,系統間實現了雙贏,廣大用戶實現了多贏。”冉承其説。

  在廣泛參與多邊合作方面,我國積極參與聯合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國際委員會。北斗已加入國際民航、國際海事、3GPP行動通訊三大國際組織,還將為全球提供免費搜索救援服務。

  未來北斗將有哪些發展規劃?冉承其介紹,我國將加快北斗三號組網部署,2018年底前建成18顆衛星的基本系統,提供初始服務;2020年底前建成30顆衛星的完整系統,提供全球服務。“北斗將以嶄新姿態、更強能力、更好服務,造福人類、服務全球。”

  冉承其透露,中國還計劃在2030年全面建成以北斗為核心的中國PNT(定位導航授時)體系。這種“空天地海覆蓋的新技術新時空體系”,將成為深空、地面、海洋、室內全覆蓋和多種技術手段融合的國家定位導航授時體系,做到無縫覆蓋、精準統一、安全可信、高效便捷。(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佘惠敏)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