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1月2日可觀賞到“超級月亮” 子夜時分最美
又大又圓未必是“超級月亮”
每年總有那麼幾次媒體熱炒的“超級月亮”來臨,比如2017年就曾在6月和12月出現。特別是12月3日出現的“超級月亮”被媒體稱為80年第八大“超級月亮”,引發全球觀月熱潮。
專家表示,並不是所有又大又圓的月亮就是“超級月亮”,有時候媒體宣傳的“超級月亮”並非真正意義的“超級月亮”。實際上“超級月亮”是有明確的定義的,它出現的時間是確定的、可演算的。
趙之珩介紹,“超級月亮”出現的時間間隔大約是14個朔望月(大致相當於14個農曆月),也就是413.4天。上一次“超級月亮”出現在2016年11月14日,下一次“超級月亮”將在2019年2月19日出現,這一天與我國農曆元宵節重合,可能引發人們再一次的賞月熱情。
傳言不少,靠譜的不多
千百年來,人們對於月亮的遐想和熱愛從未減退,正因為如此,人們才格外關注“超級月亮”,與之相關的傳言也不少。專家表示,這些傳言裏有不少謠傳。
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説法,“超級月亮”會引發地球某些神秘的變化,比如地震、海嘯、極端天氣等。實際上,這一説法早已被天文學界否認。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院平勁松表示,“超級月亮”的確會帶來一些影響,那是因為月地距離變遷帶來潮汐力變化——“超級月亮”發生時月亮的潮汐力會比平時更大。
另一種説法認為,“超級月亮”正在悄悄變小。趙之珩表示,這種情況確實存在,但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由於月球正以每年3—4釐米的速度遠離地球,所以從理論上來説,與上一個月球運動大週期相比,“超級月亮”的確是會變小,但是由於這一距離相對於地球與月亮的距離來看實在太微小,人類的視覺範圍內根本不會感覺到有任何差異。
本報記者 李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