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強力調控樓市年末降溫 一樓盤推379套房僅賣不到10套

2017-12-27 08:41:00
來源:新華日報
字號

  南京一樓盤推379套房僅賣出不到10套 ——

  強力調控,樓市年末降溫了

  “唉,運氣好差,蘭溪谷5700多號,白馬瀾山2200多號,華潤國際社區3500多號,想買的樓盤一個都搖不中。”12月26日,南京多家樓盤搖號售房,下午5點多,記者加入的一個“韶房”微信群裏,跳出網友“膽小鬼”發出的“壞消息”。

  “膽小鬼”參與搖號的這三家江北樓盤,個個炙手可熱,如華潤國際社區1145套房,共有7251人報名搖號,買房概率只有15.8%;旭輝銀城白馬瀾山166套房,3222人搖號,買房概率僅5.15%。

  年末,南京樓盤放量衝刺年度業績。僅在上周,就有21家樓盤齊領銷售許可,6000多套房源接踵涌市。不過,從銷售狀況來看,卻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上述“神盤現象”,已絕非當前南京樓市的普遍寫照。

  25日晚,南京鼓樓濱江樓盤深業濱江半島開盤,置業顧問通知購房人17:30簽到,18:30選房。然而,不少買房人直到19:30才趕到現場。不爭、不搶,從容選房,這樣的場景在往常著實不多見。

  這家樓盤推出264套毛坯房源,銷許均價38780元/平方米,其中,平層房源主力面積132-192平方米,12套躍層房源面積220-360平方米。如此算來,買一套毛坯房,總價少則500多萬元,多則1000多萬元,購房成本不菲。原本,經過公證搖號,這家樓盤共有443組有效買房人,購房概率59.6%。而截至26日19:30,官網“網上房地産”顯示,其開盤認購套數僅62套。

  12月23日,城東馬群地鐵口的中垠紫金觀邸168套房新房開盤,均價26500元/平方米,該樓盤上次開盤還是去年7月,時隔一年多,受限價影響,樓盤銷許價格與前期基本持平,每平方米售價比周邊二手房小區低數百元至4000多元。按理,這樣的一、二手房價格倒挂對市場購買新房很有吸引力,確實也有813組買房人報名參與搖號,買房概率不到21%。然而,看上去“一房難求”的樓盤,最終銷售結果卻出乎意料:居然沒賣完!

  這家樓盤開盤當天,售樓處一大早就被購房人塞滿,其中不少人衝著約90平方米小戶型而來,既有買房結婚的剛需自住者,更有希望低成本投資的購買者。最終,一些購房人在沒有中意戶型的情況下放棄購房,而樓盤所售大戶型房源乏人問津。

  記者查詢“網上房地産”發現,上周南京開盤的一批樓盤中,有幾家明顯“欠收”。江北的通宇林景尊園推出379套房,均價27300元/平方米,至26日晚僅認購8套、成交1套。這家樓盤以低總價的小戶型為主力,銷售卻如此低迷,的確也是“爆冷”;江寧祿口純新盤藍天星港花園,推出459套精裝房,均價17000多元/平方米,樓盤賣的基本是80多平方米的小戶型,總價多在100多萬,但到26日晚不過認購出219套。

  官方數據顯示,上周南京8家樓盤共推2165套商品住宅,而一週來當地樓市共認購商品住宅1291套、成交1634套,與此前一週認購1070套、成交2050套相比,認購量上漲兩成,成交卻下跌20%。顯然,在房企衝業績加大供應量的情況下,往年年末通常出現的成交“翹尾”行情並沒出現。

  市場的絲絲涼意,其實在土地拍賣市場也可感受到。12月22日、27日、29日,南京連辦三場網上土地拍賣會,21幅地塊起槌開拍,而從22日拍賣的6幅地塊來看,江寧、六合的5幅住宅用地均未達到最高限價。

  莫尼塔調研顯示,在限價的前提下,去年高價地利潤受到嚴重擠壓,當前的調控政策未見鬆動跡象,開發商有前車之鑒,不敢哄抬地價,市場繼續降溫。

  地價與房價,一直互相影響和牽制,地價穩、房價穩;房價穩,又促進地價穩。

  值得一提的是,在強力調控之下,南京房價整體降了。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11月南京房價同比下跌1.5%。這意味著,南京房價已跌回一年前的水準。

  365淘房的統計數據表明,今年至今,南京已有20家樓盤價格下跌,其中每平方米房價下跌超千元的有3家,有13家跌幅從900元至100元不等。銀城東嶽府今年最新開盤與去年最後開盤相比,房價下跌1521元。

  業內人士文濤預判,接下來還有幾類房源的價格可能下跌:因房價透支、産品落後、總價過高、口碑太差、區位偏遠而賣不出的新房,開發商降價促銷是大概率;一度受投資客追捧的“都市圈”樓盤,因缺少人口導入、産業支撐和“接盤俠”,降價也在所難免;高價的公寓房、旅遊度假類地産等,也將受到不少衝擊。雖然一些房企尚未祭出降價大旗,但打折及一成首付等促銷手段,已在南京樓市蔓延。

  不得不提的,還有金融這只“手”。11月起銀行紛紛調高商業貸款利率,首套房貸利率普遍上浮10%-15%,二套房貸利率上浮幅度更高,看上去整體房價略降,但貸款利率的上升卻將價格利好衝抵大半。繼“租購並舉”長效機制著力推進後,權威人士談房地産稅徵收的消息不斷釋放,對市場心理預期的影響同樣不容忽視。 本報記者 汪曉霞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