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2017-12-26 09: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25日電 題: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新華社記者劉詩平、黃艷、余國慶

  題記:這輩子沒有虛度,一生屬於核潛艇、屬於祖國。——黃旭華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下水。

  當“藍色巨鯨”奔向大海之際,在場的人無不熱血沸騰,他更是喜極而泣。

  隱姓埋名,荒島求索,深海求證,他和他的同事們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遼闊海疆從此有了護衛國土的“水下移動長城”。

  青絲變為白髮,依舊鐵馬冰河。

  如今,第一艘核潛艇已經退役,但年逾九旬的他仍在“服役”。

  他就是黃旭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第719研究所名譽所長。

  走進他的辦公室,最引人注目的,是兩個第一代攻擊型核潛艇和彈道導彈核潛艇模型,一個深藍、一個金黃,仿佛在訴説著那段崢嶸歲月,又仿佛隱藏著他那激蕩人生裏的重重謎團:

  是什麼讓他守口如瓶30年,父親臨終也不知道他在幹什麼?為什麼“一萬年也要搞出來”的核潛艇,不到十年就搞了出來?是什麼讓一個花甲老人以身試潛,成為世界第一個極限深潛的總設計師?又是什麼魔力讓一個年逾九旬的老人依然癡迷核潛艇?

  輾轉求學:顛沛流離立救國之志

  初次見面,硬朗的身板、敏捷的思維和良好的記憶,一點也看不出眼前這位老人已經九十高齡。黃旭華中氣十足而帶點潮汕口音的普通話,把我們帶回到80年前烽火連天的歲月。

  1937年冬,廣東省海豐縣田墘鎮的鄉村舞臺上,一個流亡的小姑娘正唱著日本侵略軍的罪行,臺下觀眾群情激奮。

  這是抗日宣傳劇《不堪回首望平津》,臺上的小姑娘正是男扮女裝的黃旭華,那年他13歲。“那時我就想,長大了,一定得為國家做一點事情。”

  戰火紛飛,山河飄零。

  連天的戰火已經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黃旭華的中學時代不得不輾轉廣東揭西、梅縣和桂林、重慶等地求學。

  父母是醫生的黃旭華,兒時的志向是從醫,治病救人。然而,一路坎坷的求學經歷,讓他決定棄醫從工。

  “想轟炸就轟炸,因為我們國家太弱了!”黃旭華説,我不想學醫了,我要學航空、學造船,我要科學救國!

  1945年9月,海邊出生的黃旭華,考入國立交通大學(今上海交通大學)造船係,開始了學術成長的起步。同時,加入校學生進步社團“山茶社”,進行了革命思想的啟蒙。

  1949年春的一天,大學四年級的黃旭華成為一名中共預備黨員。

  “有人跟我開玩笑:你研製核潛艇以後,就是‘不可告人’的人生了!我説:是的,我很適應,因為上大學時,我就開始‘不可告人’的地下黨人生了。”黃旭華説。

  1950年4月,黃旭華入黨轉正。彙報思想時,他用這樣的一段話表明心志:

  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次把血流光,我可以一次流光自己的血;如果革命需要我一滴一滴地把血流光,我就一滴一滴地流光。

  誓言無聲。入黨轉正時的話語,成為其一生信守的諾言。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