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涯何處是歸鴻 德國遣返的小難民何處去?

2017-12-26 09:0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安格拉默克爾領導的德國政府2015年決定開放國門接收大批中東北非國家難民,雖在國際上贏得讚譽,在國內卻飽受爭議,甚至危及執政黨選情。壓力之下,今年以來,德國政府已收緊移民難民政策,措施之一是加快遣返難民。

  據德國媒體24日報道,德國已在摩洛哥北部開始建造兩家收容所,接收部分被德國遣返的“無人陪伴”未成年摩洛哥難民。在過去,德國遣返未成年難民的原則是必須先找到願意接收的監護人或機構,確保小難民回國後有所依傍。

  【必須走的:去摩洛哥?】 

  德國《星期日世界報》援引內政部消息來源報道,這兩家與摩洛哥政府合作建設的“青年中心”每家可接納100人,對象既包括摩洛哥當地流浪兒童,也包括“自願或被強制遣返的18歲以下(難民),尤其是有犯罪記錄的青少年”。中心可為小難民提供社會救助、心理諮詢和教育等方面幫助。

  如何處置“無人陪伴”小難民在9月德國大選中是個爭議話題。偏右陣營如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自由民主黨(自民黨)主張遣返,而偏左陣營如社會民主黨(社民黨)和綠黨主張應促成難民一家團聚。

  社民黨人、前德國聯邦議院內政委員會主席安斯加爾黑費林説,雖然摩洛哥收容中心計劃是重要舉措,“促成(小難民)與其親屬在祖國一家團聚是更合理的做法”。

  根據德國法律,要遣返孤身入境德國而避難申請被駁回的小難民,必須滿足一系列條件。遣返之前,當局有兩個選擇:一是確保小難民回國後有親屬或合格監護人願意接納孩子;二是小難民祖國有“合適”機構可接收這個孩子。

  但事實上,按照《星期日世界報》的説法,近年來很多未成年難民被拒絕入境德國,他們的下落無從得知。

  德國政府應綠黨和左翼黨要求回復的官方記錄顯示,2010年至2014年間,僅有4名“無人陪伴”未成年難民被遣送回其他歐洲國家;2015年至今,無任何孤身未成年難民被遣返。

  德國政府今年3月公佈建造摩洛哥收容中心計劃時,仍有4.8萬名“無人陪伴”未成年難民生活在德國。

  【留下來的:“融入”變緩】 

  《星期日世界報》24日報道,德國今年的移民“融入”計劃目標恐怕未能完成。

  為幫助合法移民和難民更好地“融入”德國社會,聯邦移民和難民辦公室(BAMF)為獲准居留德國的移民和難民提供一項學習德語和德國法律、歷史文化、價值觀的課程。而據BAMF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1月底,移民和難民從入境德國到參加“融入”課程前的平均等候時間增至12.5周,大大落後於BAMF為今年設定的目標——6周時間。今年1月,這個時間為10.9周,臨近年底,差距漸大。

  BAMF負責人尤塔科特此前曾説,讓有望長期居留的移民和難民成功“融入”德國社會,是BAMF的“中心任務”。

  BAMF今年還有一項工作任務——爭取43萬人參加“融入”課程也未能完成:截至12月中旬,僅有略超28萬人接受了“融入”培訓。另外,計劃中應有17.5萬移民和難民參加職業相關語言培訓,目前僅有大約8.4萬人參加。(沈敏)(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