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後中共首部“條例”:為黨務公開列清單

2017-12-26 08:2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2月26日電 近日,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産黨黨務公開條例(試行)》,這是十九大後中共發佈的首部“條例”,也是黨務公開領域的首部基礎主幹法規。這部黨內法規有多重要?黨務公開有哪些項目清單?如何保障黨務公開能夠顯實效、見長效?

  這部黨內法規有多重要?

  ——“黨務公開”的基礎性黨內法規

  提及“黨務公開”,根據媒體報道,早在2004年十六屆四中全會,黨的文件就第一次正式提出逐步推進黨務公開。2007年的中共十七大,“黨務公開”被寫入黨代會報告,2012年的十八大報告以及今年的十九大報告,“黨務公開”均被強調。

  今次出臺的這部5章27條的《條例》是中共在十九大後發佈的首部“條例”,也意味著將“黨務公開”這一概念以制度化的形式確定下來。

  按照《條例》,“黨務公開”被定義為黨的組織將其實施黨的領導活動、加強黨的建設工作的有關事務,按規定在黨內或者向黨外公開。

  黨務公開的主體分為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此外還包括黨的紀律檢查機關以及黨的工作機關、黨委派出機關、黨委直屬事業單位、黨組等。

  按照中央辦公廳有關負責人的説法,以往關於黨務公開的文件主要是對地方和基層黨組織黨務公開工作進行部署和規範,這次中央制定《條例》把黨的中央組織也納入其中,“充分彰顯我們黨自覺自信、開放透明的嶄新姿態,充分體現黨中央以身作則、以上率下的責任擔當”。

  “早在2008年,政府資訊公開條例就開始實行,相對於政務公開的制度化實踐,黨務公開缺乏基礎性的法規予以規範。”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中新網記者表示,中共作為擁有8000多萬黨員的執政黨,很多黨務與國家大政方針都直接聯繫,黨務公開有必要性。

  此外,汪玉凱説,從從嚴治黨的角度來看,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作,這是中共推進黨務公開更重要的意義。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