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7年中國股市監管日益嚴密 證監會已開超70億罰單

2017-12-24 09:4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字號

  八個關鍵詞,回望2017年中國股市

  2017年即將過去,放開行情,放開股價,回頭看看今年的股市,仍還有些能讓人記住它的地方。今天,我們以關鍵詞的方式,記著這些人和事,記著2017年的中國股市。

  ——天價罰單。

  2017年3月,中國證監會對鮮言等人操縱市場案採取“沒一罰五”的頂格處罰,罰沒金額合計34.7億元。這是中國證監會有史以來最高金額的單筆處罰決定。事實上,加強事中、事後監管已經成常態。截至11月底,中國證監會已經開出罰單超過100張,合計金額也超過70億元,同比增幅超過60%。鮮言的34.7億元罰單,前無古人,但也未必是後無來者。監管法網日益嚴密,渾水摸魚者“且行且珍惜”吧。

  ——減持新規。

  從子女上學到移民定居,從置業到理財,這些“奇葩”減持理由背後是IPO上市令眾多低成本持股的大股東一夜暴富,但大股東通過減持獲得的現金並未用於再投資或創業。5月27日,證監會發佈了《上市公司股東、董監高減持股份的若干規定》,從股東身份、股票來源、減持通道等角度全面升級了監管措施。也被市場認為是遏制大股東哄抬股價惡意套現的直接對策。

  ——白馬股。

  11月16日,貴州茅臺終於站上了700元的關口。市場對白馬股的爭論也到了頂點——白馬股業績優良、高成長、低風險,這固然是價值投資首選。然而,一年之內翻一番,茅臺市值幾乎等於貴州全省GDP總值時,我們該想想——到底是白馬股太少,沒得選?還是非要讓白馬變黑馬,最後變成“野馬”?

  ——二八現象。

  佔股票總數20%的大市值大盤藍籌股連續上漲,其他80%的中小市值的股票連續下跌。市場將今年這種市場走勢稱為“二八現象”。有人稱之為市場成熟的表現,也有批評者認為損害中小投資者利益。兩方面的“口水戰”不斷升級,也讓“二八現象”成為2017年股市輿論場的關鍵詞之一。其實,它只是一個現象,存在有其合理性,但也別著急定性。

  ——趙薇。

  近兩年來,“小燕子”趙薇在資本市場上“長袖善舞”,甚至一度成為“投資明星”。然而,以自有6000萬元資金就想撬動30.6億元的上市公司資産,而且是在交易所持續問詢下才使得這高達51倍的杠桿比例浮出水面。借用一句遊戲臺詞,“小鳥們,這不是魔術,而是現實”。走出瓊瑤劇吧,有些事,還是有人管的。

  ——發審委。

  其實,新一屆發審委已經在10月17日開始發審工作,不過,證監會主席劉士余在11月20日還是帶著這些新委員們來了一個就職宣誓。當時很多人認為,只是表個態,過個場。可隨後發生的事情超出了市場預期,IPO過會率從80%驟降至60%以下。牢牢管好發審權力就是對投資者負責。

  ——“鐵公雞”。

  12月初,“鐵公雞”再次被中國證監會點名。證監會表示,對中長期沒有現金分紅的“鐵公雞”也將嚴格監管。今年以來,監管部門已經多次“敲打”上市公司,“證監會要支援分紅上市公司,對不分紅的‘鐵公雞’要嚴肅處理”。有好事者就挖出了30多家上市以來“零分紅”的上市公司,更有“鐵公雞”直接認慫“預計2018年就可以進行現金分紅了”。分紅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為什麼要監管部門採取強硬手段之後才去做?這個毛病到底是誰慣出來的?每個人都應該好好想想。

  ——MSCI。

  6月21日,全球領先指數供應商明晟(MSCI)宣佈,決定2018年6月將中國A股納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和MSCI ACWI全球指數。加入MSCI到底意味著什麼?全球有超過750隻ETF基金直接追蹤MSCI指數,所投資的資金規模高達10萬億美元。A股市場加入MSCI新興市場指數,國際投資者就可以通過追蹤指數來配置A股。很顯然,這些國際資本的加入對上市公司、監管部門來説都是機遇與挑戰並存。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又到了對2018年的許願時間,對於資本市場而言,它也許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因此它迫切需要的是堅守,堅守“三公”原則,堅守服務實體經濟的宗旨。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