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思想之光引領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2017-12-22 10:2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思想之光引領中國經濟巨輪破浪前行

——專家學者積極評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光明日報記者 馮蕾 劉坤 溫源 楊雪丹 張永群

  哲學家説,實踐是思想的真理。

  5年來,我們堅持觀大勢、謀全局、幹實事,成功駕馭了我國經濟發展大局,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內蘊深刻,意義重大。

  站在新時代,面對紛繁複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宏闊的眼光察勢馭勢,引領中國經濟這艘巨輪破浪前行。瑞士《財經報》12月18日報道稱,2017年,中國經濟在國內外惡劣經濟環境下,仍穩中向好,前三季度經濟增速為6.9%。中國仍是世界經濟的發動機。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日前發佈的《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報告預測,2018年,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仍有望穩健增長,增長率在“6.5%左右”,主要動力是國內需求持續旺盛。

  “七個堅持”形成完整體系—— 

  首次提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作出重要判斷。

  其中,“七個堅持”內涵深刻——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産生深遠影響;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根本政治保證。”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韓保江説。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指出,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七個堅持”自成一個完整體系,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重要內涵,這一經濟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體現在經濟工作理念、思想和戰略所發生的變化上,而這種變化則集中體現在中國宏觀調控體系的深刻變化等方面。

  高品質發展彰顯發展新境界—— 

  “三大變革”“三個轉變”勾畫轉型升級新路徑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高品質發展”成為高頻詞。

  會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了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有關高品質發展的重點表述也引起了外媒的高度關注。印度媒體Livemint載文説,推動高品質發展、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是此次會議的重要議題。韓國媒體《線上日報》報道,中國政府正把經濟發展優先目標從追求增長率轉向綠色增長、均衡發展。

  事實上,在黨的十九大報告公佈時,就有外媒評論,中國追求綠色GDP的理念正在進一步落地,中國經濟已由以往追求數量轉為更注重經濟增長的品質。這也是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的重要特徵。

  這背後也透露了中國發展的自信和底氣。

  橫向對比,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經濟在大體量的基礎上依然保持著令世界矚目的發展速度。今年第三季度美國實際國內生産總值增長3%,略低於第二季度的3.1%;前三季度,日本經濟增長率為1.5%。中國經濟則是連續第9個季度保持在6.7%至6.9%的運作區間內。《2018年世界經濟形勢與展望》認為,2017年全球經濟增長的1/3依靠中國。

  縱向觀察,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新的目標要求: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在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的基礎上,到2020年國內生産總值和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不唯量增,更求質優。國家統計局黨組成員、總經濟師盛來運説,中國進入高品質發展階段最重要的歷史使命,就是要改變過去的路徑依賴,從過去主要依靠投資增長,轉向投資消費進出口共同拉動經濟增長,實現經濟的再平衡和可持續發展。這個過程要更加重視創新和新動能的培育。

  著力解決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題,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關注的重點。一系列新的表述透露出“品質優先”的鮮明導向。比如,更強調“三個重要變革”——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更突出“三個重要轉變”——要推進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品質轉變,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

  “未來,國內需求逐漸佔據主導地位,消費需求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三去一降一補’,將形成高品質的供給體系更好滿足需求。”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説。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研究部研究員張立群指出,邁向高品質發展是一個爬坡過坎的過程,要做的工作很多。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這是至關重要的體制機制和政策環境方面的保障。

  走過40年跨越之路—— 

  改革要有“新突破” 開放要有“新格局” 

  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40年跨越之路的背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鮮明體現。站在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新征程賦予了中國新的歷史使命。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以完善産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推進基礎性關鍵領域改革取得新的突破。擴大對外開放,大幅放寬市場準入,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圍繞深化改革,會議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一主線為重點進行了重點部署——

  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大力破除無效供給,把處置“僵屍企業”作為重要抓手,推動化解過剩産能;大力培育新動能,強化科技創新,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培育一批具有創新能力的排頭兵企業,積極推進軍民融合深度發展;大力降低實體經濟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繼續清理涉企收費,加大對亂收費的查處和整治力度,深化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等行業改革,降低用能、物流成本。

  圍繞擴大開放,會議強調了開放層次和重點——

  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有序放寬市場準入,全面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精簡負面清單,抓緊完善外資相關法律,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促進貿易平衡,更加注重提升出口品質和附加值,積極擴大進口,下調部分産品進口關稅。大力發展服務貿易。繼續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試點。有效引導支援對外投資。

  商務部研究院副院長李鋼認為,此次會議強調,要在開放的範圍和層次上進一步拓展,更要在開放的思想觀念、結構佈局、體制機制上進一步拓展。這一個“更”字,意味著更寬廣的胸襟、更大的格局,中國必將在推進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羅來軍指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部署,可以歸納為三項舉措,即放寬市場準入、促進自由貿易和提升對外投資水準。這三項舉措是我國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重要措施,也是我國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準的重要手段。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直面一系列關係到百姓切身利益的突出問題凸顯改革的決心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

  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要保證現行標準下的脫貧品質,既不降低標準,也不吊高胃口,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加強考核監督;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使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重點是打贏藍天保衛戰;

  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突出問題,解決好嬰幼兒照護和兒童早期教育服務問題;

  注重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解決好性別歧視、身份歧視問題;

  改革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養老保險全國統籌……

  一系列直接關係百姓利益的問題成為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聚焦的重點。

  正在呈現的新變化、新氣象,讓更多人感到融融暖意——

  “實行養老保障全國統籌,將在全國範圍內調劑餘缺、分散風險,有助於擰緊養老金‘安全閥’,增強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性。還有助於均衡區域間企業和個人負擔,降低財政兜底保障的風險,促進更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的形成。”中央財經大學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褚福靈説。

  “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直指‘房價收入比’‘房屋租售比’不合理等問題的根源,向外界釋放了中國堅定構建促進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的清晰信號。”天津財經大學教授叢屹説。

  國家城市環境污染控制技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彭應登表示,五年來,我國在大氣污染改善方面取得了明顯效果,空氣品質持續改善。但總體上看,我國空氣品質距離百姓期待還有一定差距。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調整“三大結構”:調整産業結構,淘汰落後産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調整運輸結構,這充分體現了國家治理大氣污染的決心。

  立大事者,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站在新時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為引領,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持之以恒推進改革開放和高品質發展,中國經濟巨輪必能破浪前行,到達更加輝煌的彼岸。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22日 01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