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高品質發展繪就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美好藍圖——十九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

2017-12-21 08:4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北京12月20日電  題:以高品質發展繪就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美好藍圖——十九大後首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的信號

  新華社記者韓潔、安蓓、陳煒偉、于佳欣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也進入新時代。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

  如何繪就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美好藍圖?20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出中國經濟發展的新動向。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引領發展 

  會議提出,5年來,我們在實踐中形成了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

  堅持加強黨對經濟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保證我國經濟沿著正確方向發展;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穿到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之中;

  堅持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立足大局,把握規律;

  堅持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堅決掃除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

  堅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主要矛盾變化完善宏觀調控,相機抉擇,開準藥方,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堅持問題導向部署經濟發展新戰略,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變革産生深遠影響;

  堅持正確工作策略和方法,穩中求進,保持戰略定力、堅持底線思維,一步一個腳印向前邁進。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培勇説,以新發展理念為主要內容,“七個堅持”自成一個完整體系,成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的內涵,這一經濟思想也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會議強調,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思想,是5年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最新成果,是黨和國家十分寶貴的精神財富,必須長期堅持、不斷豐富發展。

  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根本要求 

  此次會議作出一個重大判斷,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基本特徵就是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

  會議強調,推動高品質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專家指出,推動高品質發展,實質就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是體現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五大發展理念的發展。

  如何推進高品質發展?會議指出,必須加快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指標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統計體系、績效評價、政績考核,創建和完善制度環境,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這些部署的核心是形成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政策環境和體制機制,更好引導政府、居民、企業統一認識,轉變發展理念。”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部研究室主任許召元説,以政績考核為例,應引導政府發展更多從追求經濟增速轉向提質增效。

  堅持穩中求進 統籌好五大政策支柱 

  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此次會議再次強調“要長期堅持”。會議提出,“穩”和“進”是辯證統一的,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把握好工作節奏和力度。要統籌各項政策,加強政策協同。

  會議強調,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要統籌好五大政策支柱——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結構性政策要發揮更大作用,社會政策要注重解決突出民生問題,改革開放要加大力度。

  “五年發展證明,穩中求進是行之有效的宏觀政策實踐。五個方面統籌協調,是對新形勢下穩中求進作出的有針對性的安排和部署。”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張立群説。

  在結構性政策方面,會議指出,強化實體經濟吸引力和競爭力,優化存量資源配置,強化創新驅動,發揮好消費的基礎性作用,促進有效投資特別是民間投資合理增長。在改革開放方面,會議提出,在經濟體制改革上步子再快一些。

  “在我國經濟穩中向好的大環境下,穩中求進更突出了結構優化、效率提升、動力轉換,體現了我國推動高品質發展的戰略要求和政策取向。”許召元説,會議不僅為穩中求進賦予了新內涵,更為新時代推動高品質發展指明瞭方向。

  打好三大攻堅戰 防風險是首要之戰 

  今後三年,我國發展要跨越的一大重要關口,就是要打好三大攻堅戰。此次會議作出重要部署——

  以防控金融風險為重點,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向深度貧困地區聚焦發力,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能否打贏三大攻堅戰,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喬寶雲説,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打好三大攻堅戰作出具體部署,既側重當務之急,又注重整體性和延續性,為今後三年發展指明瞭方向。

  在三大攻堅戰中,防範化解重大風險被置於首位,其重點又在於防控金融風險。會議明確提出,要服務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條主線,促進形成金融和實體經濟、金融和房地産、金融體系內部的良性迴圈。

  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表示,在一系列嚴監管政策下,我國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已有成效,但防風險的壓力仍然較大。會議強調的“三個良性迴圈”,既抓住了防控金融風險的“牛鼻子”,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對今後做好防控金融風險工作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 做好8項重點工作 

  經濟發展新時代,如何推動高品質發展?會議作出具體部署,提出8項重點任務——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加快建立多主體供應、多渠道保障、租購並舉的住房制度,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會議強調,把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

  張立群認為,未來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更適應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需要,會議提出的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要重點在“破”、“立”、“降”上下功夫。8項重點工作的推進將推動我國建立現代化經濟體系,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

  樹立正確政績觀 確保黨中央決策部署落到實處 

  中國經濟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得益於堅持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繪就經濟發展新時代的美好藍圖,關鍵也要加強和完善黨對經濟工作的領導。

  會議要求,要完善對黨中央決策部署的執行、監督、考評、獎懲等工作機制,落實主體責任,確保令行禁止。

  同時,會議強調,要確保換屆工作穩妥有序、風清氣正,引導廣大幹部樹立正確政績觀。

  喬寶雲説,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部分領域面臨一定風險,應對發展挑戰的關鍵是要引導幹部樹立正確的政績觀。

  要加強學習和實踐、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要完善幹部考核評價機制……會議的諸多部署聚焦實幹。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使命艱巨,責任重大。只有銳意進取,埋頭苦幹,扎紮實實做好各項工作,才能確保經濟工作明年開好局、起好步,推動我國經濟在實現高品質發展上不斷取得新進展。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