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終其一生 成就一事——家人和學生眼中的王一成

2017-12-18 14:0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農科赤子”王一成系列報道】   

  光明日報記者 陸健 嚴紅楓

  沒有假日、沒有週末,除了上班時間做實驗,其餘時間王一成大多用來下鄉服務養豬戶。也正因此,王一成才能夠在十幾年裏足跡遍佈浙江省1000多家規模養豬場。

  老母親曾抱怨:“一成啊,你怎麼每天都這麼忙,你這哪是工作,你是在賣命!”王一成卻回答:“我們農科院人人都是這樣,要想科研上做出點成績,誰都必須這樣做。”

  王一成的妻子鄭妮妮是公司總經理,平時工作也非常忙。因此她特別在意每一個能與丈夫相聚相守的日子。她還清晰記得2012年大年初一,全家人正開心地圍坐在一起吃團圓飯,這時王一成的手機鈴響了。“從他的眼神和表情,我讀到了他的忐忑和不安,我馬上猜到他又有工作上的事要處理了。”鄭妮妮説。

  果然,溫嶺一個豬場暴發疫病,情況緊急。那一刻,在親人、家庭和使命之間,王一成毅然選擇了最重要的使命。鄭妮妮説:“自從和他相戀的那一刻起,就愛上了他的那份純真和善良。我們之間也形成了默契:只要自己認為做的事情有意義,對社會有價值,都會無條件地相互支援。”

  最近,浙江省農科院同事整理王一成留下的資料,在他的筆記型電腦裏,發現完整的工作日記,逐條記錄每天的工作內容。特別是去年四五月間的日記,還原了這場生死賽跑的場景。

  2016年春節後,凝聚了他十年心血主持研製的豬病毒干擾素,正迎來臨床試驗的關鍵時刻,王一成出現了嚴重的胃部不適,吃不下飯,無力,人也日漸消瘦。他當時的日記中,出現了“腹脹”“胃疼”的字眼。

  2016年4月,王一成已常現胃痛甚至嘔吐:“早上6點起床後立即開車到單位,吃了半碗稀飯,胃痛好像減緩。”在妻子的堅持下,王一成到醫院檢查。檢查出胃部腫瘤,取病理組織的那天,他還是回到辦公室,繼續整理項目總結,接著又開車去外地,連跑兩家豬場。

  王一成的助手、豬病組成員袁秀芳説:“診斷報告出來,確診是胃幽門腺癌,必須立即手術,但王老師向醫生要求‘開藥暫緩症狀,留更多時間安排工作’。當天下午,他又開車到上虞新苗豬場查看。”

  從那天開始,王一成每天早上五六點就到單位整理科研報告。接下來近一個月,他照常出差、奔波、默默地交接工作。5月17日,已經打算入院手術治療了,他又被海寧豬場一個求助電話叫走。到了豬場,連續剖檢了4頭病豬,忙到中午沒吃午飯就趕回了實驗室。

  直到5月19日,王一成覺得“手頭工作已安排妥善,準備明天請假”。他仍記挂著實驗室需要更新pH電極,等不及網購,開車去店裏買回來,試用正常後他才放心。次日下午,他向所長鮑國連請他工作30年來的第一個病假。

  5月21日一大早,他仍舊照常出發上班,跟妻子説:“這是我住院前最後一次去單位,今天要把實驗做完。”

  一直跟隨王一成做科研的李軍星回想起來,那時只覺得王老師瘦了些,卻沒察覺其他異常。“無法想像,一個胃癌晚期病人,要用怎樣的毅力來強忍疼痛,用怎樣的胸懷來面對生死,才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如此從容地替他人考慮,如此無畏地繼續奉獻著自己。”

  “病重昏迷那幾天,他躺在病床上説胡話,説的都是還有哪個數據沒弄好、哪個豬場還有事。”妻子含淚回憶道。王一成住院了,不知情的養殖戶打電話諮詢,他都耐心作答。病情惡化後,説不出話來,他就努力在手機上打字,為養殖戶解決難題。

  在生命的最後幾天,王一成已無法開口説話,他便用微信打字,指導團隊繼續完成豬病毒干擾素研究。回憶起最後一次去看望王一成時的情景,袁秀芳流著淚對記者説:“王老師那時已經説話很輕了。我把我的耳朵貼在他的嘴邊,聽他微弱的聲音:你把那個菌株保存好。還有一個,豬場你們還要繼續,要服務好……”

  “王老師永遠離開了我們,離開了他牽掛的養豬戶,離開了他心愛的實驗室。王老師,正如他的名字‘王一成’一樣,終其一生,成就一事。”南京農大博士生李軍星説,“我們將努力傳承王老師的精神,努力成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業科技工作者。”

  《光明日報》( 2017年12月18日 03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