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特朗普首份國安報告對華施壓? 英媒:將提"經濟侵略"

2017-12-18 08:56: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德國特派特約記者 張朋輝 青木 環球時報記者 范淩志 柳直】美國將於18日公佈特朗普上臺以來的第一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由於美國強大的全球輻射力,多方都在緊盯。特朗普言辭犀利,“推特治國”,在許多問題上都曾立場反覆,而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是一份極為嚴肅、層級極高的政府文件,華盛頓可能在重大內政外交政策上有所定論。

  這份國安戰略報告據稱長70頁,是兩年前奧巴馬時期的兩倍多,其核心是“美國優先”,大幅提升貿易和經濟問題的地位。英國《金融時報》16日採訪多名“了解這一報告的人士”後,聲稱特朗普屆時將指責中國從事“經濟侵略”,不過,稍後美國官員對其他媒體稱,《金融時報》的報道“不準確”,且新報告不應被視為試圖遏制中國。

  毫無疑問,這樣的政策文件中若以“侵略”字眼來指責他國,將是一種極其無禮的敵意行為。2016年,美國GDP總量已超過18萬億美元,能想像這樣一個“巨無霸”會被“經濟侵略”嗎?  

  本月14日和15日,《環球時報》駐華盛頓記者接連收到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和白宮發言人的郵件,都與特朗普政府首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即將出爐有關。白宮和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密集公關,將分別在當地時間17日和18日向媒體吹風,介紹背景情況,屆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的高級官員將進行閉門吹風。

  據美國國務院外國記者中心發送的郵件介紹,這份《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將強調美國四個核心國家利益:保護美國人民、推動美國繁榮、以力量求和平、擴大美國影響。同時報告將確認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的戰略威脅,以及美國同國際夥伴開展互利合作的架構。

  英國《金融時報》16日對美國新國家安全戰略報告的報道引發多方關注:“特朗普將指責中國‘經濟侵略’”。報道引述知情人士的話稱:“這份報告可能在各個領域把中國界定為一個競爭者。不僅是競爭者,還是一種威脅,因此在特朗普政府許多人的想法中,就是敵人。”《金融時報》稱,新報告凸顯美國在貿易關切以及朝核問題進展上受挫。這是一個強有力的信號,特朗普將提議對中國採取比以往幾屆政府更為強硬的立場。報道引述小布希政府時期官員艾倫的話稱,該報告將是針對中國的一系列經濟措施的發令槍。這是將競選主題“譯成”清晰政府文件的羅塞塔石碑(一塊致使人類破解了古埃及語言的特殊石頭——編者注)。報道還稱,這件事表明特朗普的首席經濟顧問、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科恩影響力的衰減,許多人預測他明年將離職,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等對華鷹派影響力增加。

  美國CNBC網站稍後引述一名白宮官員的話稱,《金融時報》的報道“不準確”。該網站專門找出特朗普今年4月及11月的兩則推文稱,上任以來,特朗普已表示對華貿易赤字問題不怪中國,他也拒絕給中國貼上匯率操縱者的標簽。特朗普在11月10日的推文中寫道:我不責怪中國。我責怪的是過去的美國政府的失職,允許中國在貿易方面佔美國便宜,造成美國數以千億計的損失。你怎能責怪中國利用對真相並不知情的美國人民?如果是我,我同樣也會那樣做。

  17日,路透社引述匿名美國官員的話稱,美國的新國安戰略,不應被認為試圖遏制中國,而是要清晰檢視中國構成的挑戰。

  被視為特朗普親信的前首席戰略師兼高級顧問班農17日在東京發表演講。日本共同社稱,班農批評歷屆美國政府容忍美國國民成為中國經濟擴張的犧牲品,稱美國像附屬國一樣。他説,特朗普計劃18日發佈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或將成為從根本上轉變這一現狀的方針。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