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國足東亞杯練兵效果如何?衝2022世界盃要“相信過程”

2017-12-17 10:19:00
來源:中新網
字號

  中新網北京12月17日電(記者 王牧青) 場場進球、一場未勝,中國男足以平韓國、平朝鮮、負日本的戰績完成了2017年東亞杯任務,最終排名第三,中規中矩。以“練兵為主“出發,裏皮率領的這支年輕國足不乏亮點,強調希望的同時,也應更冷靜地意識到,面向新一輪世界盃週期,這些希望還遠遠不夠。

  此去日本,裏皮的大名單帶上了6名U23球員,首戰韓國隊,6人全部首發出場,“銀狐”考察新人的目的已再明確不過。相比今年3月在12強賽1-0力克韓國隊,除了于大寶,裏皮更換了10名首發。當然,韓國隊也更換了9人。

  其實,“東亞杯=練兵杯”早已是日本、韓國兩隊多年奉行的原則。近幾屆賽事,日韓出征東亞杯的大名單都排除了在歐洲聯賽效力的球員,這項賽事更像是在檢驗日韓本土國腳的測驗場。

  以剛剛結束的2017年東亞杯為例,已晉級明年世界盃決賽圈的日韓兩隊,希望進一步挖掘和測試明年有實力征戰世界盃的國腳——效力歐洲聯賽的國腳已不需要檢驗。

  但無緣明年世界盃的中國男足情況不同,這次選擇邊緣國腳+U23球員,是因為年齡結構偏大的國足急需更新換代,為衝擊2022年世界盃提前做準備。剛剛結束的12強賽,中國隊還需要鄭智、馮瀟霆、蒿俊閔這批30-40歲的老將扛起大梁,但要想衝擊5年後的2022世界盃,中國隊的中生一代需要接過大旗。

  但中生一代的不濟已是事實,中國足協力排眾議在聯賽施行U23新政,也是希望更年輕的一代球員儘快成熟起來,通過2019年亞洲盃的歷練,在裏皮的調教下避免重蹈12強賽出局的覆轍。

  三場比賽後,“老大哥”趙旭日總結:“結果不理想,但過程更重要。年輕球員通過這種比賽累計經驗,得到了鍛鍊。”

  東亞杯上,國足的年輕球員亮點不少,韋世豪打進2粒進球,楊立瑜送出1次助攻,劉奕鳴打滿3場270分鐘,雖不屬於U23球員,24歲的趙宇豪、賀慣的狀態也是越來越好。他們雖偶爾仍暴露出稚嫩和青澀,卻已超過了賽前大部分人的預期。

  但是,22歲的韋世豪、劉奕鳴,甚至20歲的楊立瑜,早就算不上“超新星”了。比比國家隊的老大哥們,馮瀟霆18歲就在中國頂級聯賽進球,20歲踢了世青賽;鄭智22歲時已被拜仁、柏林赫塔等隊看中;黃博文16歲就踢上了中超,17歲生日前2個月完成了首粒中超進球。

  所以説,U23球員在東亞杯的閃光表現,只是他們這代球員“遲到的驚喜”,也是足協U23政策催化出的結果。況且,面對派出“二隊”的日韓對手,國足並沒有任何優勢。

  有人説,國足派出了“準三隊”,不也和“日韓二隊”有得一打?但這句話經不起推敲,因為4-5年後,這批球員將是國足的中流砥柱,但日韓的中流砥柱現在在哪:22歲的淺野拓磨、25歲的宇佐美貴史和武藤嘉紀;21歲的黃喜燦、25歲的孫興愍。這些球員已在歐洲頂級聯賽站穩腳跟,不會來踢東亞杯了。

  再舉個例子,97-98年齡段的日本球員,至少有5人正效力於歐洲五大聯賽,效力德乙等第二級聯賽的更多。而中國的年輕球員呢?還需要靠足協的強制政策,才能得到聯賽出場的機會,有的隊裏,U23球員總在上半場20-30分鐘被換下,場面極其尷尬。

  説到底,中國年輕球員在東亞杯閃光,當然是國足未來的希望。但若想擊敗亞洲諸強,像日韓足球那樣連續多屆穩進世界盃,還需要更多的年輕球員脫穎而出,不僅踢上中超、進入國家隊,更要在更廣的舞臺上獲得歷練的機會。

  如果説,韋世豪們的國家隊首秀,是中國足球衝擊2022年世界盃過程的開始,那麼套用一句體育圈最近流行的話:“要相信過程。”言外之意,東亞杯的成績並不重要,鍛鍊出新人才重要。涌現一兩個新人還不夠,持續涌現新人才合格。想圓世界盃夢,中國足球需要更多“相信過程”。(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