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以中國智慧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2017-12-15 13:12: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前不久,中國共産黨與全球120多個國家近300個政黨、政治組織在北京進行高層對話會,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的主旨演講,深刻回答“建設一個什麼樣的美好世界、怎樣建設美好世界”的重大課題,以深邃的中國智慧,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擘畫了藍圖、規劃了路徑,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在世界政黨中的影響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深刻體現了中國共産黨對人類前途命運和解決當代重大問題的責任擔當。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將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關鍵基礎

  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密切關聯。面向國內,中國共産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面向世界,中國共産黨和世界各類政黨的共同使命,就是把世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為人類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不斷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共同建設更加美好的世界。

  造福中國人民和造福世界人民的夢想相互融通。“中國人民的夢想和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息息相通。”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從中國理念走向全球行動,既是中國的“世界夢”,也是各國的“世界夢”。當今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國際上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散佈“中國威脅”的謬論,習近平多次在國際場合上強調,中國夢是追求和平的夢,是奉獻世界的夢,實現中國夢不僅是對自己負責,也是為世界做貢獻,醒來的中國獅子是一隻和平的、可親的、文明的獅子。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將有力推動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建設一個更加美好世界的必由之路。站在人類發展的歷史視角,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建設更加美好世界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一方面,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在攜手共建美好世界的生動實踐中快速推進;另一方面,持續建設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為最終形成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

  世界人民對遠離恐懼、普遍安全的美好嚮往,讓我們必須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安全觀,營造公平正義、共建共用的安全格局,積極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以對話解決爭端、以協商化解分歧,讓和平的陽光普照大地,讓人人享有安寧祥和。

  世界人民對遠離貧困、共同繁榮的美好嚮往,讓我們必須堅持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理念,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推進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提升經濟增長動能、減少貧富不均,讓發展成果惠及世界各國,讓人人享有富足安康。

  世界人民對遠離封閉、開放包容的美好嚮往,讓我們必須堅持世界是豐富多彩的、文明是多樣的理念,尊重世界文明的多樣性,打破文明隔閡與文化壁壘,抵制觀念紕繆與文明優越,實現各種文明和諧共存,實現不同文化交流互鑒,讓人人享有文化滋養。

  世界人民對山清水秀、清潔美麗的美好嚮往,讓我們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合作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好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家園,讓自然生態休養生息,讓人人都享有綠水青山。

  世界政黨應該擔當起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歷史責任

  政黨應該成為建設新型政黨關係的踐行者。中國共産黨以科學的理論為指導,以獨有的中華優秀思想為支撐,以博大的人類關懷為責任,搭建起團結世界政黨的平臺,必將成為具有廣泛代表性和國際影響力的高端政治對話平臺。中國共産黨希望這樣的對話會機制化,加強各國政黨共商、共用,同時不斷探索新形式、多層次的國際政黨交流合作網路,不斷探索建立求同存異、相互尊重、互學互鑒的新型政黨關係。

  政黨應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引領者。面對世界的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政黨應該成為各國政治生活的核心,成為國家發展的領路人,成為推進人類文明進步事業的關鍵力量。世界各類政黨,應該與中國共産黨一道,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把握人類進步大勢、順應人民共同期待,為解決人類共同挑戰、世界突出難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政黨應該成為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主力軍。各國政黨應該站在人類發展的高度,結合時代賦予的使命,開闢人類文明進步的好路子;應該主動凝聚民眾智慧、匯聚八方智慧、借鑒天下智慧,為人類文明進步提供好點子;應該調動各方力量,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人,實現人才的最大公約數,匯集起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好力量。

  習近平先後提出了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秉持正確的義利觀建立全球夥伴關係,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觀推進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等等。這表明,中國共産黨擁有堅定自信,能夠始終做到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能夠主動擔當為人類謀和平與發展的重大使命,能夠持續開啟為人類進步事業不懈奮鬥的新征程。(作者金民卿是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