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國的發展慣性在舊有軌道上延續

2017-12-15 09:11: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美聯儲星期三做了今年以來的第三次加息,將聯邦基金利率提高25個基點。加息通常是經濟復蘇、好轉的標誌,美國今年GDP預計增長2.5%,失業率預計4.1%,這些數據在美國都可以當成“喜訊”看待,美國社會的經濟信心在增強。

  從2008年爆發全面金融危機到現在,過去了9年,如何全面評價這9年呢?

  第一,美國經濟顯然已經度過了最困難時期,現在是什麼狀態,暫時亢奮或全面復蘇,尚難下定論。但是美國經濟在向上走,內在張力開始新的釋放,而且它的向好趨勢比西方大多數國家都更強勁,又是讓人印象深刻的。

  第二,與2008年相比,美國的相對實力和影響力呈現下降趨勢,以中國、印度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總的來説走得更快,積蓄了更多力量。美國經濟最近幾年的恢復還不是扭轉這一趨勢層面上的,新世紀以來世界經濟增長的格局性變化仍在持續。

  第三,美國走出金融危機谷底的過程還是相當平穩的。美國內部沒齣劇烈動蕩,其在西方世界的絕對領導力也未被撼動,換句話説,金融危機本身沒有造成它大的戰略損失,美國的自我修復能力、消化危機的能力還是相當了得的。

  第四,特朗普當選總統顯示美國社會不斷積累的長期焦慮,它更多來自新興國家的競爭壓力,以及公眾對美國一些根深蒂固問題得不到解決的絕望。美國熟練擺脫一場金融危機已經不在話下,但是其競爭力的戰略性塌陷又看不到解決的可能性,國家既“慣性地好著”,又變得前所未有的平庸,社會信心有時像是有,但有時又顯得疲沓沓的。

  美國經濟增長的逐漸恢復和在高處的整體停滯引來了針對它的諸多評價,關於它“正在衰落”的説法和認為它“越來越強大”都顯得鑿鑿有據,讓很多普通人聽了無所適從。

  在我們看來,美國能快速走出嚴重危機,而且波瀾不驚的,確實展示了那個國家非等閒之輩。它不應被視為是一個“正在衰落”的大國,它有把發展慣性繼續下去、通過一些局部調整在很長時間裏保持相對戰略優勢的能力。美國的承受力很強,這會在很多情況不逮的時候幫助它。

  但是9年了,世界在變化,美國應對危機的做法基本上是老一套。貨幣寬鬆,舉借外債,增加赤字,等等。美國經濟在復蘇,但復蘇的動力來自於哪,功勞是哪個總統的,都説不太清楚。奧巴馬總統下大力氣做成的事情,特朗普上任不到一年基本把它們全廢掉了。美國不像有構建共識開展決定性改革的能力,它仍在依賴慣性的力量。

  鋻於美國有利用老辦法擺脫一般性危機的能力,但又無力開展以調整利益格局為代價的深刻改革,新興國家如果能夠長期保持高於美國的增長能力,或者做不到這一點,將是未來全球經濟格局如何變化的主要線索。

  中美經濟競爭的格局逐漸形成。中國切不可低估了美國保持慣性強大的能力,同時也無須在美國的強大面前感到窒息。中國認真做好自己的事情,把自己的發展潛力一步步釋放出來,我國在經濟戰略上的主動性必將有一個越來越明顯的趨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