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儀隴實施“3351”産業發展 建百里産業示範帶助農增收

2017-12-13 15:48:00
來源:四川新聞網
字號

  

  四川新聞網南充12月13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道)站在儀隴縣賽金鎮潮水壩村的一處平整過的丘陵上,腳下便是成片的柑橘樹苗,一株株整齊的栽種在高低起伏的坡地上。放眼望去,青瓦白墻的房屋像星星一樣點綴在這片柑橘海洋中。今年4月剛剛種下的萬畝柑橘樹苗,正將當地的村民帶進致富的快車道中。

  據了解,儀隴縣正實施“3351”産業發展戰略,圍繞安溪潮、雷家壩、險岩為核心的“三大組團”和“新馬線、金馬線、儀北線”為重點的“三大連片”,發展生豬、水果、糧油、蔬菜、有機蠶桑“五大産業”,建成百里産業示範帶,走有機農業、現代農業之路。

  建起萬畝柑橘園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我們家現在有信心致富了。”站在丘陵高處的平壩上,賽金鎮潮水壩村的68歲村民李興華指著腳下的成片柑橘園。他的信心就來自這些剛剛種下的柑橘樹苗。

  據了解,李興華有兩個兒子,其中小兒子大學畢業後去了北京工作,大兒子在外搞裝修,家裏就剩下他和兒媳。李興華説,以前潮水壩村的年輕人都外出務工,家裏沒人種田,野草都長了一米多高。

  不過,這種情況在去年迎來了改變。更是在今年將荒地變成了果園。李興華將自家五畝地以每畝500元流轉出去栽上了柑橘。一家接著一家,上萬畝的柑橘園在今年4月全部建成。

  “我現在在果園每年可以掙一萬左右,兒媳比我要多些。另外大兒子也在外面搞裝修,加上流轉土地費用,一年有5萬多元的收入。”李興華介紹,土地流轉五年後,流轉費用還會漲,而且等果子成熟,還會有分紅。

  據園區負責人介紹,現在每月在園區工作的當地村民有300——400人,每月發出的工資達到20萬左右。土地流轉租金每五年按照5%遞增。貧困戶小額信貸入股,按股20%分紅,最多入股5萬元,年分紅1萬元。而政府基礎設施投入量化為集體股權,當年分紅兩萬;從第五年起按流轉土地100元/畝/年分紅村集體。

  “我們還利用柑橘園的特點,拓寬增收渠道。”該負責人説,我們跨村成立了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發展了59戶貧困戶養殖蜜蜂,潮水壩村就發展了15戶,今年3月份開始養,戶戶都見到了收益。下一步,我們打算依託柑橘産業園發展鄉村特色旅遊,舉辦“橙花節”“柑橘採摘節”,明年我們準備舉行環産業園自行車比賽,環産業園長跑比賽,開辦農家樂、土特産品農家店等,實現多渠道增收。

  實施“3351”産業發展 走有機現代農業致富

  萬畝柑橘園只是儀隴縣實施産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據了解,該縣正在實施“3351”産業發展戰略,圍繞安溪潮、雷家壩、險岩為核心的“三大組團”和“新馬線、金馬線、儀北線”為重點的“三大連片”,發展生豬、水果、糧油、蔬菜、有機蠶桑“五大産業”,建成百里産業示範帶,走有機農業、現代農業之路。

  目前,打造歸雁經濟産業園、電商孵化中心,吸引了23家農副産品深加工企業落戶,優先落實了2000余名貧困戶人員入園就業;依託海升、溫氏、中味等龍頭企業(業主大戶),建成3.1萬畝柑桔産業園、302個生豬托養場、8.2萬畝加工型蔬菜産業園、185個脫貧奔康産業園;加快全國農村電子商務綜合示範縣建設,構建起了縣鄉村三級快遞物流配送體系,在淘寶、郵樂購開設了“德鄉儀隴館”,實現了120余種本地農特産品上線銷售,銷售總額達3500萬元。出臺激勵政策,用好用活四項基金,創新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方式,開展股權量化試點,帶動了2.1萬貧困戶脫貧增收。

  同時,吸引龍頭企業和業主大戶入駐鄉村,成立專業合作社,探索形成多种經營模式和利益聯結機制,把企業和農戶緊緊連在一起,各取所需、各揚所長、互惠共贏;發放小額信貸,用好産業扶持基金,出臺貧困戶創業就業獎補政策,鼓勵農戶發展到戶産業。實現了增收渠道從傳統種養的單一結構到新興産業和特色農業有機結合的多元模式的轉型。

[責任編輯:扶海濤]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