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痛苦,希望她們遺忘,而歷史,不能忘,也不敢忘!吾輩必自強!

2017-12-13 14:4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今天是12月13日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80年前的那場血雨腥風,成為整個南京城,整個中國,一道永遠無法磨滅的傷痕。時光流逝,還有多少親歷者能夠證實那段悲慘歷史。

  一座群雕竟然引起外交糾紛

  2017年9月22日,韓國、中國、菲律賓“慰安婦”受害者群雕在舊金山聖瑪麗廣場落成,警醒世人牢記日本侵略者帶來的災難,珍惜和平生活。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座象徵著珍惜和平的群雕,卻在日美之間,掀起了不小的外交風波。

   

  大阪市長吉村洋文多次表達對舊金山將雕像市有化的反對,由於舊金山市市長李孟賢有權在10日內否決議會決議,吉村洋文以解除姐妹城市關係作為威脅,要求李孟賢行使否決權,並提出與李孟賢直接會談。

   

  今年9月25日,吉村洋文和大阪府知事松井一郎一同前往美國駐日本大使館,對美大使表達強烈不滿。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表示,紀念雕像與日本在慰安婦問題上的立場相矛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也曾對舊金山市議會通過決議表示“極度遺憾”,並要求市長否決議會決定。

   

  李孟賢于10月2日回復吉村洋文,信中表示對大阪市考慮終止姐妹城市關係深感遺憾。11月23日,吉村洋文又收到李孟賢的郵件,郵件拒絕會面請求,並表示在慰安婦雕像問題上沒有討論的餘地。

   

  圖片丨韓國民間團體在“和平少女像”旁集會

  “她們”現在怎麼樣?

  2007年4月27日,《揚子晚報》刊登了一篇《“慰安婦”活證人雷桂英去世》的消息。

   

  當年5月,已經90高齡的周粉英勇敢地站出來,公開了自己被日軍強徵“慰安婦”的經歷。隨後越來越多的老人們站了出來,“慰安婦”也再一次走進了公眾的視野之中。

   

   

  那種恐懼!恐懼!我永遠不會忘記。有時候在晚上,那種恐懼還會襲來。有的時候坐在沙發上看著窗外,天逐漸黑了,因為曾經就是天黑了,我就被一次次強姦,即便現在看到天黑的時候,我仍然能體會那種感覺朝我襲來。這種恐懼從未消失!

  ——荷蘭“慰安婦”倖存者   2001年採訪

  揚魯夫( 94歲)

   

  父親不見,母親不見,哥哥、弟弟不見,一講起來心裏也痛苦。

  ——中國“慰安婦”倖存者   2016年採訪

  符美菊

   

  在這之前,我看見一個男人,我的心跳都會加快,因為總是想像他們是日本人,要來抓我而感到害怕。

  ——菲律賓“慰安婦”倖存者

  納西薩(88歲)

   

  到現在呀,病蠻多,這兒痛啊,那兒氣痛啊。

  ——韓國“慰安婦”倖存者   2016年採訪

  毛銀梅

   

  每當想起(被)強暴時,我都哭了。我的命苦啊。

  ——中國“慰安婦”倖存者   2016年採訪

  陳亞扁

  家住海南省臨高縣南寶鄉的林愛蘭,同樣被日軍“慰安婦”制度禍害一生。出身中醫家庭的林愛蘭,16歲時參加了抗日遊擊隊。1943年2月的一天,林愛蘭和醫護隊的幾個女戰友,去村子裏籌集糧食,途中不幸被日軍抓住,帶到臨高縣南部的加來,白天建機場做苦力,晚上遭受日軍性暴力侵害。右大腿筋骨被打斷,母親慘遭日軍殺害。

   

  抗戰勝利後,林愛蘭拒絕了許多小夥子的求婚。在她的床頭,一根鐵矛整整伴隨著她幾十年,她就把鐵矛一直這樣放著。家裏還養了狗。據她的養女介紹,整整幾十年只有鐵矛和狗在身邊時,她才有安全感。

   

  圖片丨林愛蘭床頭的鐵矛

  他帶上老母,去東京討説法

  1944年4月至12月,日本陸軍發動貫穿中國河南、湖南和廣西三省的豫湘桂戰役。11月11日,桂林陷落。厄運降臨到桂林荔浦的瑤族婦女韋紹蘭身上。那天,她背著女兒剛走出躲避戰火的山洞就被日本兵抓住,用卡車拉到馬嶺鎮沙子嶺村陳家大院的日軍慰安所。

   

  那鬼子把我關在了房裏頭,就關在這裡。鬼子好毒的,他強姦你,這個鬼子也強姦,那個鬼子也強姦。關了兩三個月,臟衣服,拿去洗,日本人沒管得我那麼緊。我就起來,解小便我就看路,從這巷子擠鑽出去,擠鑽出去到大路,我就跑了。

  ——中國“慰安婦”倖存者

  韋紹蘭(93歲)

  不幸的是,逃回家不久後韋紹蘭的女兒就生病夭折。在痛苦中她發現自己懷孕了。在婆婆的堅持下,韋紹蘭生下一個男孩,取名羅善學。可是村子裏的人也叫他“日本崽”。羅善學從小到大就一直想搞清楚這是為什麼?

   

  圖片丨羅善學與母親韋紹蘭

  2010年12月,羅善學陪母親赴日本東京參加聽證會。他期待找到親生父親,有些話想當面問問他。

  視頻丨羅善學採訪資料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

  2014年2月27日,中國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通過決定,將每年的12月13日設立為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決議的通過,使得對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的紀念上升為國家層面。國家公祭日的設立表明中國人民反對侵略戰爭、捍衛人類尊嚴、維護世界和平的堅定立場。

  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不僅是中國的,也是全世界的。反對戰爭,珍愛和平!是全球人民共同所需要的,任何戰爭為一己私欲,只會危害民眾!以國家名義進行正式紀念與公祭,其世界意義在於,能促使人類歷史記憶長久保持喚醒狀態,而避免出現哪怕是片刻的忘卻與麻木,共同以史為鑒、開創未來,一起維護世界和平及正義良知,促進共同發展和時代進步。

  惡魔玷污了鮮花,如花的少女過早地凋謝了。那些有丈夫、有孩子的妻子、母親,一旦淪為“慰安婦”,整個家庭破滅了。“慰安婦”受害者刻骨銘心的傷痛昭告後人,歷史絕不能重演!

  今晚(12月13日)20:00

  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國家記憶》

  《揭秘日軍“慰安婦”制度暴行——傷痛永遠》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