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共用單車遇“成長的煩惱”:沒有信任何談共用

2017-12-12 15:29:00
來源:北方網
字號

  天津北方網訊:今年1月,共用單車正式進入天津,時至今日即將迎來一週年。在民眾的心中,共用單車深度融入日常生活,不像是剛剛認識一年的“新朋友”,似乎已經陪伴了我們很久。從最初嘗試掃碼騎上就走,到全民騎車搶奪紅包;從路邊堆滿了傷痕纍纍的單車,到部分運營商難以生存,用戶押金難退,這一年裏,共用單車話題不斷。

  共用單車在天津落地後有太多經驗需要總結,有太多狀況需要改善,用戶也有太多的難題需要解決。以共用單車為代表的共用經濟如何在新時代發揮新作用?有哪些新亮點?市民在共用生活中有哪些期待?哪些要求?

  “國民照妖鏡”照出了嘛

  當第一批共用單車擺上了津城街頭,市民下載客戶端、付押金、掃碼、騎行、結賬,歡迎著這位“新朋友”。此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覆蓋津城大街小巷,一時間各色單車掀起了“彩虹大戰”。共用單車的確給市民生活帶來了便利,它最大限度地解決了市民出行“最後一公里”難題;共用單車引導人們綠色出行,很多開車族嘗試著轉換出行方式,既鍛鍊身體又節能低碳。除此之外,因為有了共用單車,自行車失竊案件逐步下降。當然,共用單車在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時,衍生了很多社會難題,比如有些車輛成了私人專車,有些車輛被蓄意破壞,某些區域過多的共用單車還阻礙了交通出行……

  近期,各社區清理樓道如火如荼地展開,在清理過程中人們發現,雜物與往年相比發生了改變,共用單車成了被清理的主角。“光這一個樓門,清理出了30多輛共用單車,有的一層樓梯間裏放了四五輛。”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説。僅從這些單車的成色看都是新車,不僅輪胎鮮有劃痕,車座、車漆均光亮如新。“藏在樓梯間裏,既妨礙通行,又影響他人使用。”工作人員對此很不滿。

  對於私藏單車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有人就是為了不繳押金還能免費騎行,在小黃車採用對碼鎖時這種狀況格外明顯。還有人僅為了自己用著方便,省去找車時間。也有的人私藏單車的理由是“這輛車好騎”……於是你藏我也藏,樓梯間裏藏了幾十輛共用單車。“一邊是單車運營公司大規模投放,一邊是居民在樓道裏私藏,一來一回造成多大的浪費!”居民們這樣説。

  清理出的單車放置在哪?新的問題出現了。清理的目的就是還給居民寬敞的生活環境,顯然小區內已無容身之地,於是大批單車就被推上了街道。車輛將人行道牢牢佔據,周圍的草坪上也未能倖免;平面放不下,便採用“疊羅漢”的方式擺放。路人見狀紛紛搖頭:“共用單車都成災了……”

  共用單車引發的不是社區問題,而是社會問題。尤其是在市中心商務區,每到上班高峰時段,短時間內共用單車集中涌入。車一多就要搶佔自行車道,自行車再擠佔汽車道。再仔細觀察這些單車,有的已是遍體鱗傷,有些更被開膛破肚,如果它們也有生命的話,此時肯定已是奄奄一息,垂死掙扎,並聲嘶力竭地喊著:救命!

  今年初,輿論紛紛將共用單車視為“國民照妖鏡”,並且對肆意破壞共用單車的醜陋現象上升到國民素質層面大加撻伐。時至今日,回過頭盤點,“照妖鏡”僅僅照出了民眾素質嗎?共用單車存在的問題,絕非國民素質或道德所能承載。城市規劃、道路設計並未預見到這個新生娃的出現,城市管理者們也在為如何維持秩序整天撓頭。單車公司跑馬圈地、過量投放、管理粗放、不顧社會維護,更為共用單車成長增添了不少煩惱。

  資本盛宴落幕用戶被迫買單

  今年春天,正是共用單車大規模進津拓展業務的黃金期。深綠色的快兔、淡綠色的酷騎、藍黃相間的永安行,再包括摩登單車、哈啰單車、小鹿單車……津城一度紅、黃、綠、藍、白湊齊。但好景不長,馬路上最常見的共用單車只有兩種顏色——橙色和黃色,曾經七彩斑斕的共用單車在這個冬天過得並不如意,在經歷過市場監管的步伐後,熱鬧的資本市場終究迎來了久違的資本寒冬。

  酷騎單車是第一批闖蕩津城的單車品牌,0.3元/半小時的低廉價格加之免費10次騎行的優惠力度,讓它“吸粉”無數,人們紛紛押上298元押金,換來騎行的便利。酷騎(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在天津市交通運輸委的備案資料顯示,該公司在天津投放了近10萬輛單車,雖然他們至今沒有對外公佈天津地區的用戶數量,但管理部門估算,至少有10萬以上市民在這家公司存有押金。

  從7月開始,酷騎單車資金鏈出現了問題。當時酷騎公司發表聲明,稱原因是酷騎App上線了一批新功能,由於時間短,功能更新頻繁,系統出現不穩定,導致部分用戶退押金遲緩。到了8月,酷騎單車押金無法退還問題愈發嚴重,進而演變成用戶擠兌押金,令經營狀況進一步惡化,這成為酷騎單車困局的導火索。事件依舊在發酵,9月押金全部退還完畢的承諾最終落空,到了11月中旬,酷騎單車乾脆連“退款資訊”的界面都消失了。

  市民何先生一直向酷騎公司討要押金,但時至今日依舊懸而未決。“一直申請、不斷地申請,酷騎公司拖了又拖。”何先生介紹説,“拖延的那段時間,他們每天返給用戶免費用車券,連車都找不到,要券幹嘛?”酷騎公司挑戰著用戶的耐性,“298元説多不多,説少不少,但這口氣憋得難受,我甚至想弄一輛車回家,砸開車鎖歸為己有。”

  包括本報在內的多家媒體聯合幫助用戶討要押金,壓力之下,11月19日,酷騎(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向用戶發出了一份通知:酷騎單車因為經營原因,已委託四川一家公司代為運營,而選擇退押金的用戶需要到成都高新區辦理退押金手續,不方便到場的可以撥打退押金專線。然而,剛剛看到一絲曙光的何先生連續撥打退款專線,要麼一直處於佔線狀態,要麼乾脆沒人接聽。記者嘗試撥打,結果一致。“為什麼要讓客戶自己申請退押金?酷騎自己就掌握大數據!為什麼這麼多用戶就3部手機打發?顯然他們缺乏誠意。”何先生説。在記者調查中還發現:酷騎(天津)科技有限公司已於今年11月7日完成了經營場所的變更,從南開三馬路更改為南開區一處居民樓,這是否意味著酷騎在津已宣告落幕?是否意味著押金問題從此將無人擔責?

  對於這家企業經營過程中遇到的是是非非,百姓們並沒有興趣過多關注,市民關心的是押金何日能夠完璧歸趙。“資本盛宴落幕,用戶被迫買單。”這是何先生給此次酷騎事件留下的評語,透過這件事,我們看到了用戶對車企的信任受損,對整個共用經濟都會造成難以逆轉的損失。

  沒有信任何談共用

  據國家資訊中心統計的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共用經濟實現市場交易額達到了3.45萬億元,同比增長103%,平臺企業的數量也已經超過了1000家,參與分享的人數達到了6個億,提供服務者的人數約6000萬左右。未來幾年將繼續保持年均40%左右的高速增長,發改委預測到今年年底,我國共用經濟的交易規模將達到4.5萬億元。共用經濟被讚譽為新時期的中國名片。進一步的支援和引導共用經濟健康快速發展,在共用經濟領域培育形成更多的新的增長點,形成更多的新動能,這是我國大力推動共用經濟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英國《金融時報》經濟學專欄作家蒂姆哈福德曾提出,經濟繁榮需要信任也促進信任,信任是共用經濟成功的秘訣之一。今天共用經濟之所以初見成效,不是因為網際網路信譽系統的偉大,而是“因為大多數人不是騙子”。採訪中很多市民聊起共用單車時,關注的焦點就是彼此的信任。共用的前提是一種信任,如今更多企業只為逐利,而忽視了信任在拉動經濟增長與進步中的重要性。部分共用單車企業缺乏最基本的信用,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將很難生存,有朝一日即便迎來轉機,也很難挽回用戶的信心。個人徵信體系有污點,同樣需要加倍努力加以彌補。在一個開放的且相互付出的平臺上,那些規則的破壞者、濫用資源者會很容易地被淘汰。

  日前中國消費者協會召開共用單車企業公開約談會,就消費者普遍關心的押金和預付金存管、車輛投放與運維等問題約談相關企業。中消協建議共用單車企業要盡可能採取免收押金的方式提供自行車租賃服務,主動採取技術性保護措施,確保消費者個人資訊安全。對於企業收取消費者的押金和預付資金,要採用安全透明的資金監管方式,確保消費者押金和預付資金的安全。

  除了信任,企業的社會擔當不容忽視。前些年,國內眾多城市紛紛推出了公共自行車(有樁),現如今,公共自行車不得不面對短命的現實。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共用單車一齣來就在全國各地受到熱捧,原因在於:兩者並不是在同一起跑線上。限制公共自行車發展的根源是停車樁,使用停車樁雖然有利於秩序的維護,但會讓用戶覺得不方便,而共用單車恰恰避開了停車樁,避開之後又會給城市管理、交通暢通帶來障礙。破解矛盾的方法是共用單車企業需要擔負應有的責任,車企賺得的利益是基於城市管理的諸多難題之上,只有摒棄過量投放、管理粗放,才能讓共用單車走得更遠,才能構築起共建、共治、共用的社會治理格局。

  沒有信任,沒有企業擔當,何談共用?(“津雲”新聞編輯曲璐琳)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