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文在寅:“薩德”損中國利益 韓方將如何應對

2017-12-12 09:28: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從去年開始,中韓關係受到了“薩德”問題的影響跌入低谷。一個多月前,中韓雙方同時發佈了就改善雙邊關係的一些溝通意見。於是有分析就認為,中韓關係走出黑暗狹長的隧道。從這個月的13日起,韓國總統文在寅將對我國進行正式訪問。

  大家現在普遍關心的中韓關係問題、以及朝鮮半島局勢緊張等問題,特別是此前曾一度困擾我們雙方的“薩德”問題將如何妥善的解決,韓方下一步將做怎樣切實的努力,來消除雙方在戰略問題方面的關切?文在寅總統將如何作答?臨行前韓方特意邀請央視記者來到青瓦臺總統府,對文在寅進行了一次獨家專訪。

  這是一對搬不走的近鄰,也是天然的合作夥伴。中韓地理相近、文化相通,互補優勢明顯。

  1992年8月24日,中韓正式建立了大使級外交關係,兩國關係在各領域發展迅速。

  1998年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韓合作夥伴關係。

  2003年建立全面合作夥伴關係。

  2008年5月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

  2014年7月,雙方宣佈中韓努力成為實現共同發展的夥伴、致力地區和平的夥伴、攜手振興亞洲的夥伴、促進世界繁榮的夥伴。

  2017年8月24日,中韓兩國共同迎來建交25週年的“銀婚”。然而,由於“薩德”部署問題,中韓關係卻在此時跌入了建交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如何回應雙方的共同關切,跨越障礙重啟信任,成了2017年5月當選的韓國總統文在寅心頭的頭等大事。

  2017年10月31日,中韓外交部門共同發表了“溝通結果”。中方重申了對“薩德”問題的立場,同時注意到韓方表明的立場,即不針對第三國,也就是不損害中方的戰略安全利益。韓方表明瞭不參加美國構建的反導系統、不追加部署“薩德”、韓美日安全合作不會發展為軍事同盟的“三不”立場。雙方同意推動各個領域交流合作早日回到正常發展軌道。這個“溝通結果”開啟了中韓關係改善的序幕。

  央視記者水均益: 首先非常感謝您接受我們的採訪,我知道您即將展開您的訪華旅程,這次是您上任以來首次訪華,首先跟我們談談您對這次訪問有什麼樣的期待。

  ?韓國總統文在寅: 這次將第三次見習近平主席,但拜訪中國人民卻是第一次。我這次訪華,最大的目的和重點放在恢復韓中兩國的互信。自韓中建交25年來,韓中兩國關係在各個領域取得了飛速發展。但近年來,兩國的互信在很大程度上受損。我認為,互信對兩國關係的發展至關重要,如果通過我的這次訪華,韓中兩國能恢復互信,加深兩國民眾的友好感情,這將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央視記者水均益: 能不能跟我們談談您對我們中國這位領導人有什麼樣的印象?

  韓國總統文在寅: 我認為習近平主席言行之間透著真誠,是可信賴的領導人。我和習主席見了兩次,我覺得這可以加深我們兩人的信任和友誼。中國有句話,説“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老朋友”,初次見會生疏,第二次見可以親近,第三次見可成為老朋友。這次訪華將第三次見到習主席,我希望和習主席成為老朋友。還有一點,我認為,我和習主席的治國理政哲學有很多相通之處。習主席強調,黨員幹部要永做人民的忠實公僕,我的施政目標是建設國民當主人的大韓民國和國民成為主人的政府。習近平主席強調建設小康社會,我也提倡發展國民為中心的經濟,以人為本的經濟。習主席和我在治國理政方面有很多相通之處,希望我們一同推動兩國關係取得新的發展,開啟新的合作時代。

  自2016年7月樸槿惠政府突然決定部署“薩德”系統之後,原本處在“蜜月期”的中韓關係遭遇“急轉彎”。之後,雖然做出部署決定的樸槿惠被彈劾下臺、文在寅上臺,但中韓兩國並沒有像預期的那樣尋找到接觸點,雙方依然處於兩條平行線上。

  2017年7月6日,在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峰會期間,習近平在柏林會見文在寅。當時習主席提到:不忘初心,攜手前進。建交25週年紀念日當天,中國外交部也回應稱:中韓兩國,不忘初心,鞏固互信。同一天,中國駐韓大使邱國洪在首爾致辭時也表示:不忘建交初心。這個初心的內核就是中韓應該“相互信任、相互尊重”,它是讓兩條平行線改向相交的基準。

  正是由於韓國逐漸認識到中國的立場和關切,尊重中國的國家利益,才給兩國妥善處理“薩德”問題提供了契機。如今,在朝鮮半島局勢高度敏感脆弱的時候,韓方能否記得這個初心,成為兩國關係走出“黑暗隧道”的關鍵。

  央視記者水均益: 您的駐華大使也説,這是中韓關係開始從黑暗狹長的隧道走出的一個開端。我特別想了解一下,您認為接下來關於“薩德”,如何來進一步妥善解決這個問題,雙方如何重塑我們政治互信,來推動我們兩國的關係回到正常的軌道?

  韓國總統文在寅: 在“薩德”問題上,韓國和中國有各自的立場,如果我們互相站在對方的立場上看,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對方的立場,這就需要我們換位思考。要有無法一次性解決問題,就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解決問題的智慧。韓中兩國于10月31日,就兩國關係等進行溝通,達成了共識。不僅如此,在越南峴港第二次與習近平主席舉行會談時,兩國首腦再一次確認了10月31日發表的共識,圍繞開啟兩國合作的新時代達成了共識。當時,習主席提到了兩國關係的新起點,新開始,對此我完全認同。期待韓中兩國克服“薩德”帶來的傷痛,攜手邁向發展的新時代。

  央視記者水均益: 就像您所説的,能夠治愈這樣的傷口,同時雙方能夠照顧到對方的關切,換位思考。中方認為,“薩德”損害了中國的戰略安全利益,雖然我們現在就這個問題有了一個階段性的解決的共識。那我們很關心,想知道,您認為下一步韓方將採取什麼樣的措施來進一步消除中方在這方面的戰略安全的關切。

  ?韓國總統文在寅: 首先,韓國決定部署“薩德”是在朝鮮不斷進行核子試驗和導彈試射的情況下,為了應對朝鮮的挑釁不得已下的決定。眾所週知,朝鮮的導彈快速升級,而韓國無法靠一己之力防禦朝鮮的導彈,特別是高空導彈。在這樣的情況下,韓國不得已才決定引進“薩德”,而且韓國引進“薩德”純粹出於防禦目的,沒有損害中國安全利益的意圖。中國因“薩德”雷達的性能擔憂,“薩德”會有損中國的安全利益,對此韓方也有必要換位思考。今後韓國將格外注意不把“薩德”使用在防禦朝鮮核武和導彈以外的地方,不會損害中國的安全利益,美國曾多次答應遵守在此問題上的承諾。

  妥善處理“薩德”問題、掃除關係發展障礙,是中韓兩國的共同意願,也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然而隨著文在寅訪華在即,雙邊關係雖然出現改善勢頭,但這個轉圜並不意味著“薩德”問題煙消雲散。當前“薩德”問題只是得到階段性處理,這是中方著眼大局採取的靈活處理方式。兩國關係的未來走向,取決於韓方能否切實遵守和兌現有關承諾,加強戰略互信。

  央視記者水均益: 總統先生,我們其實知道您和包括韓國政府,以及官員一貫在這個問題上的一系列的態度。其中包括韓國政府將不會追加“薩德”系統,也不會加入美國的反導系統,也不會去發展美日韓的軍事同盟,同時您也表達了“薩德”系統不會損害到中方的利益。但是能不能請總統先生面對著我們錄影機,告訴中國的觀眾,韓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的立場,以及下一步我們需要努力的方向。

  韓國總統文在寅: 在“薩德”問題上,韓方的立場是一貫的,這是韓國一直闡述的立場。我認為,通過10月31日發佈的兩國的共識,兩國互相對對方的立場有了更深的了解。我認為“薩德”問題需要我們解決,同時這個問題不該阻礙兩國各領域的關係,我們要在經濟、文化、政治、安全、人員交流,旅遊等領域再次開啟新的25年。

  朝鮮半島問題是全球和平與安全中最迫切和危險的難題,當前的半島局勢陷入了惡性迴圈。11月29日,在保持“沉寂”70多天后,朝鮮方面試射了“火星-15”彈道導彈。美韓等國專家普遍認為,此次試射標誌著朝鮮向實現“核導合一”目標又邁進了一大步。

  在朝鮮進行導彈試射後,美國迅速擺出加大軍事威懾架勢。12月4日,代號為“警惕王牌”的空中軍演由美韓舉行,F-22、F-35戰機、B-1B“槍騎兵”遠端戰略轟炸機紛紛出場,增加了濃厚的實戰意味,釋放出強烈的威懾信號。

  雖然韓國方面一再反對美國盲目動武,但美國卻日益表現出不惜對朝鮮展開軍事打擊的姿態。12月3日,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麥克馬斯特公開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在必要時”將採取單方面行動以處理朝鮮不斷增強的核威脅。12月6日,文在寅在青瓦臺重申,韓方已向美國堅定表態,決不容許未經韓方同意在朝鮮半島採取軍事行動。

  在半島問題上,中國和韓國具有共同立場和目標。12月9日,王毅外長強調,“和平的希望仍未湮滅,談判的前景依然存在,動武的選擇絕不可接受。”

  央視記者水均益: 我們也注意到您之前説,任何人都無權,都不得在朝鮮半島擅自動武,您認為現在朝鮮半島出現的這樣一個緊張局勢,解決的癥結在什麼地方,關鍵點在什麼地方?

  韓國總統文在寅: 首先需要朝鮮停止誤判,轉變認識。朝鮮好像認為只有核武才能保護他們的安全,但我認為朝鮮如果想靠核武保衛國家安全,這是不現實的。其實韓國和朝鮮進行和平和合作就可以確保朝鮮的安全。過去韓朝關係好的時候朝鮮沒有任何安全危險,那時期韓朝之間還曾經談到過朝鮮棄核的同時簽署和平協議,朝美關係正常化等事宜。這説明發展韓朝之間的和平和合作才真正有利於朝鮮的安全,發展和繁榮。中韓兩國在堅持通過和平的方式解決朝核問題等方面立場是相同的。如果韓中兩國進一步密切合作,應該能取得可喜的成果。目前地區局勢極為嚴峻,我認為,越是這樣的時候越不能悲觀地看待問題,而是抱著希望樂觀看待問題。相信夜越深,預示著黎明越近。期待韓中兩國進一步加強合作,共同努力,讓黎明提前到來。

  ?合作共贏從來都是國家間關係的潤滑劑。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中韓雙方在促進各自經濟社會進步、實現地區和平穩定繁榮方面有著廣泛的共同利益。中國多年穩居韓國第一大貿易對象國。2016年,中國對韓直接投資額佔同年外商直接投資的9.6%,為20.4917億美元,達到1992年的1940倍。同期,韓國對華直接投資額從2.2328億美元增至40.0173億美元,增幅約18倍。儘管雙邊關係遭遇低谷,但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1月至9月,中韓貿易額仍達2022億美元,同比增長11.4%。

  在經貿往來深度依存的今天,卸掉制約兩國關係發展的“包袱”之後,中韓經濟領域的合作將開闢出怎樣的新空間呢?

  央視記者水均益: 總統先生,説到中韓關係,這次訪問,您希望在哪些領域能有些突破?因為我們知道中韓關係這25年來總體來講發展得非常迅猛,中國已經是韓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最大的出口市場和進口來源國,韓國也是中國第三大貿易夥伴,哪些領域我們可以進一步發展?進一步做得更好?

  韓國總統文在寅: 眾所週知,韓中兩國關係自建交25年來,取得了飛速發展,特別是在經濟領域兩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我認為,現在兩國關係已經到了應該在各個領域平衡發展的階段了。如果兩國在其他領域的關係也像經濟關係一樣,相信將極大地有利於兩國的共同繁榮。過去,在經濟領域韓中兩國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製造業方面,今後兩國要逐步擴大到服務業方面,要不斷擴大相互投資,謀求共同繁榮。還有一點,我想説的是明年2月份將在韓國平昌舉行冬奧會和冬殘奧會,4年以後下屆奧運會和冬殘奧會將在中國北京舉行,希望以兩次冬奧會為契機,中韓兩國加強體育交流,相信也可以借此機會進一步擴大旅遊方面的交流。

  央視記者水均益: 其實,我自己在想我是不是可以考慮帶我的家人在明年平昌冬奧會的時候來看比賽,因為我聽説韓國在簽證方面已經做了非常有利於中國遊客的安排。

  韓國總統文在寅: 非常歡迎。上次在越南峴港第二次與習近平主席的會晤時,習主席曾説,如他不能親自出席也將派高層代表團。剛才提到了在韓國和中國接連舉行的冬奧會,期間于2020年還有一項體育盛事,是東京夏季奧運會。如果我們利用好在亞洲地區接連舉辦的韓國、日本、中國的奧運會,那麼三次奧運會有望成為讓東北亞地區走向和平和共同繁榮的決定性契機。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指出的那樣,中韓兩國是搬不走的近鄰,我們也希望韓方能夠進一步採取切實的措施,來掃清中韓關係發展過程當中的一系列障礙,以確保中韓關係能夠在正確的道路上平穩健康地發展。其實兩個鄰居解決互相之間的問題,最重要的就是以誠相待。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