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聞連結 “聖城”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2017-12-07 13:43: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耶路撒冷,一座歷史悠久的城市,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三大宗教奉為“聖地”。

  據傳,古代以色列國王大衛給這座城市命名“耶路撒冷”,是“和平之城”的意思——然而,幾千年來,這裡卻鮮有和平,是不同文明衝突的角鬥場。

  耶路撒冷面積176平方公里,由東部舊城和西部新城組成,它有著5000多年的歷史。

  對猶太教來説,耶路撒冷是猶太民族的宗教發祥地。自從三千年前大衛王在此建都,這裡就一直是猶太民族的歷史、精神和國家中心。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猶太人流落世界各地,然而他們都把返回耶路撒冷當做回家的象徵。

  對基督教來説,耶路撒冷是創始人耶穌生活、布道、殉難和復活的地方。耶路撒冷有很多基督教聖地。

  對伊斯蘭教來説,耶路撒冷是僅次於麥加、麥地那的第三大聖地。根據伊斯蘭教的説法,先知穆罕默德在耶路撒冷升入天堂。

  歷史上,以色列國、羅馬帝國、波斯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都曾統治過耶路撒冷。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託管巴勒斯坦(1918-1947),奉行一面支援猶太人建國、一面承認阿拉伯人自治權力的政策,阿拉伯人和猶太人衝突不斷。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聯合國通過了巴以分治決議,規定耶路撒冷由聯合國管轄。1948年5月,以色列宣佈獨立,隨後不久,以色列佔領耶路撒冷西部並建立了新區,約旦佔領了耶路撒冷城東舊區。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之後,以色列佔領了整個耶路撒冷,並於1980年宣佈耶路撒冷為以色列“永久、不可分割的首都”。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計,目前大約有85萬人在耶路撒冷定居,其中61%是猶太人,37%是阿拉伯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居住區大多是分開的,阿拉伯人多住在東部舊區,只有少數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混居。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