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探訪3地幼師群體:壓力大收入低 最怕孩子在園出事

2017-12-05 11:29:00
來源:人民網
字號

  探訪3地幼師群體:壓力大、收入低 最怕孩子在幼兒園出事  

  幼兒園老師作為孩子們人生中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其教育品質直接關係到兒童的成長及背後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現狀如何?針對幼師這一群體,幼兒園園方有無培訓、考核、心理疏導等相關制度?幼兒園頻繁出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有何應對舉措?

  近日,人民網記者選取了位於東中西部的3座城市,對當地幼師就業環境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幼師普遍面臨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低等問題。專家建議,應在薪酬、職業發展等方面給幼師更多保障,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指導,提高其職業幸福感。

  幼師:工作壓力大回家不想説話 最怕孩子在幼兒園出事

  李麗、趙瑩、Alice(均為化名),是本次採訪中的3位幼兒園老師,她們分別來自武漢、銀川和上海。

  早上7:30到崗,開窗消毒,打掃班裏衛生,整理教具。

  8:00 到幼兒園門口迎接小朋友。

  8:30 發早餐。

  9:10 上第一堂課。

  9:30 課間休息,幫助有需要的孩子上洗手間。

  10:00 自由活動,讓孩子們喝水,玩玩具。

  10:30 加餐。

  10:40-11:30 戶外活動。

  11:30-12:00 午餐。

  12:15-14:30 午休。

  14:30-15:00 整理床舖,給孩子們梳頭髮。

  15:20 下午餐

  15:30-16:30 上兩節課。

  16:30-17:00 吃晚飯。

  17:00-17:30 給孩子們講故事,等待家長接小朋友回家。

  這是趙瑩給記者描述的一天的日程表,算下來,從7:30到17:30,正常工作日平均一天工時是10個小時。“這10個小時,精神高度緊張,尤其戶外活動時間,特別擔心小朋友會磕到碰到,因為這樣要給家長解釋好半天。”

  和趙瑩一樣,已經從教16年的李麗每天最擔心的事仍是怕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危險。據她回憶,之前有個孩子下樓梯摔了一跤把嘴巴磕破了,我們第一時間送去治療,跟家長聯繫賠禮道歉,但家長仍然不理解,到幼兒園來鬧。當晚一下班,老師和園方領導又一起拎著水果到孩子家中給賠不是。經過多番溝通,才化解了矛盾。

  “經常加班寫教案,累了一天回家也不想説話,把耐心都在幼兒園用光了,回家輔導孩子作業完全沒耐性。”談到9歲的兒子,李麗滿是愧疚。

  “看看我臉上的痘痘。”年輕的Alice老師指給記者看,“工作壓力一大,滿臉都是痘,消下去還有痘印。”Alice是上海浦東西區一所私立幼兒園中文老師,在外教上課時,她要配合外教。

  記者了解到,在市區的私立幼兒園,像Alice這樣的中文主教老師一個月薪水在6000元左右。“雖然在上海,生活成本很高,收入並不可觀,但是我很喜歡當老師,我愛著班裏的孩子們。”

  月薪6000元,這是一個看似還能接受的數額,但是這個收入是來自於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的私立幼兒園。而據麥可思研究院發佈的一份調查報告,2016屆“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504元,比全國本科平均水準低872元;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從事“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群體,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為2706元,比全國高職高專平均水準低893元。

  “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每天看著他們純真的笑容,內心都會很滿足。”“幼兒教師是一份有愛的工作,必須靜下心來去做,才能享受其中的快樂。”“願每個被偷偷愛過的孩子,長大後都能溫柔對待整個世界。”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3位老師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她們卻依舊樂在其中。當問及最初選擇當幼師的初衷,她們均不約而同地表示:喜歡孩子。

  園方:對幼師管理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需加強與家長溝通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一項針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調查顯示,雖然因工作重壓下産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呈嚴重倦怠的幼兒教師只佔約3%,但出現明顯倦怠傾向的教師人數卻達一半以上。

  壓力大、收入低,很容易導致幼師這一群體産生負面情緒,如這些心理壓力長期積壓得不到合理的疏導和宣泄,極易産生心理問題。幼兒園究竟要怎樣更好地對幼師進行甄選以及管理培訓?本次採訪中,來自不同城市的3所幼兒園管理方也提供了他們的經驗。

  畢瓊畢業于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與家人在銀川合開了一所民辦幼兒園。當談及幼兒園老師的招聘時,畢瓊表示,一般會優先考慮家中有3-5歲適齡兒童的老師,“因為這些老師有自己的孩子,比較有同理心,同時我們也會優先讓他們的孩子入園,價格上也會有優惠。”除了傾向於有小孩的老師外,他們對老師的性格和愛好也十分重視。“我認為幼兒園老師的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而且不能有不良嗜好,這些是我們衡量一位老師是否能勝任幼教的最重要因素。”

  幼教每天的工作環境面對的是孩子,是個相對而言比較特殊的行業,對於幼師的管理培訓,也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畢瓊告訴記者,對於老師的日常管理,他們也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方案,做到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園長和其他管理者每天都會與老師開晨會總結前一天的工作與計劃新的一天的工作,每週還會檢查老師的檔案工作,包括老師的考勤、工作日誌、教案等許多細節工作,以此來確保和保障每項活動與安排都能落到實處。

  “對於幼兒園老師的管理,我們會不斷給老師們進行培訓,包括全園的內訓,技能類的、自我情緒管理類的、正面管教等。”武漢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李女士有著24年從業經驗,她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組織了一個教師培訓—幼師自我情緒管理工作坊,邀請知名幼教專家對幼師進行培訓,提高掌握自我調節情緒的技能。

  “我們學校對老師的培訓,是入職的第一天就開始了,所有的老師會學習學校的教師手冊,明確作為老師的行為準則。”上海一傢俬立幼兒園的校監許老師告訴記者,幼兒園管理重在細節,家長對孩子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調出學校一個月內的監控視頻進行查看,“為了保護孩子們,我們有非常具體的規定,比如男老師不能帶女孩子進洗手間也不允許進入學生們睡覺的房間等。”

  看似一條條簡單的規定,其實都是幼兒園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幼兒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家園共育,家長也要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和育人過程中。”李園長説。

  專家:提升幼師職業幸福感 大力支援民辦幼兒園發展

  “在學前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仍然處境尷尬。”寧夏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馬振彪認為,國家應該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在薪酬、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給幼師更多保障和服務。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幼師培養機構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技能培養,要注重師德、人格的教育,讓幼兒教師走上工作崗位,能擁有愛心、細心、耐心的敬業精神。

  “高強度的勞動沒有得到足夠尊重,容易失去職業幸福感。”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蔡迎旗教授建議,應補足配齊師資力量,加強對幼兒老師入職資格審查,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指導,引導其成長,提高師德師能水準,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師待遇。同時,各方力量都要加入到監管行列。幼兒園自身要加強教學活動監管,各級職能部門提高監管力度,家長和社區都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和育人過程中。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奎明則認為,“完善兒童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是根本解決之道,特別是儘快制定實施《兒童福利法》,通過法律途徑一方面可以規範幼兒教育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同時,王奎明也建議,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援力度,轉變“公辦優先”的發展戰略,給予民辦幼兒園適當的財政傾斜,畢竟民辦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絕對主體。此外,還應通過合法權益的保障切實提高幼師的責任認同感與工作自豪感。

  《人民日報》此前發表評論稱,幼有所育,教師是關鍵。破解幼兒教師隊伍難題特別是監管難,可能還得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讓“愛崗敬業”“有愛心”成為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馬麗婭、陳晨、周雯、寬容 實習生 李佩珊參與采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