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重慶:電子資訊産業成經濟增長“第一動力”

2017-12-02 12:15:00
來源:華龍網-重慶日報
字號

 

  重慶日報訊 (記者彭光瑞)11月30日,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發佈《2016年度重慶區域與行業科技競爭力評價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相關研究項目由重慶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牽頭,重慶科技發展戰略研究院承辦,重慶大數據研究院提供技術支援,已連續三年定期發佈。報告對全市各個區縣科技競爭力進行了綜合及細化評分,並對汽摩、裝備製造等支柱行業及生物制藥、物聯網等戰略性新興行業進行了研究評價。

  6+1支柱産業 

  電子資訊産業實現産值4999億元 

  報告顯示,重慶區域創新能力綜合指標排名保持全國第八位,居中西部前列。其中“6+1”支柱産業供給實現産值24052億元,增幅達10.2%。

  雖然增幅顯著,但與2015年相比,重慶市“6+1”支柱産業的科技競爭力全國排名總體態勢卻略有下降,汽車摩托車行業從第一下降為第二;裝備製造業下降6位,排名19;石油天然氣化工下降8位,排名24;材料産業下降7位,排名19;能源産業下降5位,排名25;輕紡及勞動密集型産業下降2位,排名20。

  不過,其中電子資訊産業全國排名由21位上升至18位,實現産值4999億元,增長17.7%,其中,筆電産量5800萬台佔全球産量1/3,手機産量2.8億台佔全國産量的15%。其對全市工業産值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3.8%,成為重慶經濟增長的第一動力。

  戰略新興産業 

  整體上升 頁巖氣“奪魁” 

  與2015年相比,重慶市10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科技競爭力在全國的排名呈上升趨勢:電子核心部件、機器人及智慧裝備、高端交通裝備、頁巖氣均排名上升;物聯網、新材料、MDI及化工新材料、生物醫藥、環保排名稍有下降;新能源及智慧汽車排名不變。

  其中,重慶頁巖氣行業表現突出,由2015年的17位一躍成為全國第一。雖然在二級指標上沒有一項排名第一,但因産業發展均衡,各項指標得分均排在全國前列,特別是科技活動人員數量、研發經費投入、科技經費支出、新産品項目數、銷售收入增長率等三級指標上得分靠前。根據相關統計,涪陵頁巖氣田累積供氣已破100億方,全年産量超過50億方,日銷頁巖氣達1600萬方,相當於3200萬戶居民每日用氣需求。

  區縣科技競爭力 

  打破格局 九龍坡區排名首位 

  報告顯示,2016年重慶市38個區縣的科技競爭力排名出現了明顯變化。九龍坡區由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渝北區下降至第二的位置,這打破了過去兩年來渝北區保持首位的格局。江北區連續三年排名保持第三位。排名提升最大的是大渡口區,其由14位上升至8位。另外,黔江區由23位上升至16位,豐都縣由34位上升至28位。

  報告分析,2016年九龍坡區科技競爭力位列第一的主要原因是:“創新成效”連續兩年名列第一。該區以提高創新能力為核心,制定了《九龍坡區“十三五”科學技術發展規劃》《九龍坡區鼓勵和促進科技創新獎勵辦法(試行)》等文件助力創新創業,全區産業框架由傳統産業主導向以創新為引領的現代産業體系穩健轉變。該區已成功獲批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被市委、市政府賦予建設西部創新中心窗口的重任。

  首次排名降至第二位的渝北區擁有最好的科技競爭基礎,科技投入兩年來保持全市第二,但“創新成效”下降至第五,“低碳經濟發展及效率”指標由去年的第四下降至13位,因此綜合排名被九龍坡區趕超。

  科技競爭力提升最快的是大渡口區,其科技競爭基礎指標逐年快速提升至10位,科技投入穩定在全市3-4位,低碳經濟發展及效率指標從去年的32位提升至10位,大大提高了該區科技競爭力排名。

  支招>>> 

  推動“製造”變“智造” 

  報告顯示,重慶在汽車摩托車、電子資訊、裝備製造行業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特別是汽車摩托車和電子資訊産業,産量和産值都居全國前列。要想進一步提高行業科技競爭力,必須加快産業升級步伐,大力推動“製造”向“智造”的轉變。

  同時,石油天然氣化工、材料、能源、輕紡及勞動密集型産業內的企業都面臨著轉型的問題。2016年我市完成技改投資1400億元,同比增長28%,在此基礎上,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企業提質增效。政府要引導企業通過內部安置、再就業幫扶等手段解決好行業內人員的分流問題;對於一些缺乏發展潛力,失去競爭優勢的企業,要堅決關停,清理處置“僵屍”企業;去除低端落後産品産能,擴大高技術高價值産品産能。

  此外,戰略性新興産業近幾年呈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潛力,重慶在頁巖氣、機器人及智慧裝備、MDI及化工新材料等産業都顯示出了較強的科技競爭力。我市應加強基礎研究,重視産業共性技術開發,加快科研成果轉化速度;推進資源整合,形成産業集聚區,增強集群效應,做大産業規模;細化政府扶持措施,引進關鍵人才,強化創新創業服務品質,促進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

  專家點評>>> 

  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邱東陽:進一步跟蹤調查樹立標桿行業 

  重慶理工大學教授邱東陽在接受重慶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在重慶GDP連續多年全國排名靠前的前提下,和同級城市相比,2016年支柱行業排名卻有所下降,同時十大戰略新興行業的趨勢卻呈總體上升,這是科技競爭力報告用數據量化産業現狀的結果,也是其意義所在,應當引起重慶各界的共同思考。

  他認為,報告中提及的個別亮點行業對整體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示範和引領作用。例如,電子資訊産業如何從無到有發展成為重慶科技競爭力靠前的行業,頁巖氣産業如何脫穎而出,崛起到全國排名首位?研究人員應當持續進行行業調查和跟蹤,分析其中原因、總結其中經驗,樹立標桿型的行業和企業,並通過加大宣傳和研究成果共用的力度,讓其起到範本作用。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