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美媒驚嘆中國經濟強勢增長:帶動社會福利 促進科技創新

2017-11-30 09:34:00
來源:參考消息網
字號

  參考消息網11月30日報道 美媒稱,在全球經濟仍在努力從危機中復蘇、原材料價格下跌的情況下,中國在2017年保持了經濟活力,甚至超出了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預期。

  據拉美社11月28日報道,2017年中國GDP預期增長目標為6.5%左右。然而,在內需強勁和出口復蘇的帶動下,頭3個季度GDP同比增長6.9%。這些數據從9月起以來讓諸多國際機構倍感振奮,紛紛調高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同時,鋻於中國內需、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穩定增長,幾乎所有國際機構都修改了預期報告。世界銀行、摩根大通銀行、野村證券公司認為中國今年的經濟增長率應該在6.7%至6.8%之間,世界銀行甚至認為中國2018年的經濟增長率能夠達到6.3%至6.4%。

  報道表示,另一方面,中國已查明黃金資源儲量達到1.21萬噸,僅次於南非,位居世界第二位。據中國黃金協會稱,2016年國內黃金累計成交量達到7萬噸,預計到2020年這一數字有望突破10萬噸。最近10年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最大的黃金市場。日前中國山東省發現一個世界級的巨型單體金礦床,預計勘探結束後,可提交金資源量550噸以上。

  與此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量一直在穩定增長,目前已經超過3.11萬億美元。

  報道稱,改革開放帶來經濟起飛後,中國並沒有停下國內改革的腳步,在全體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國變成了全球最大的外資流入國,同時憑藉年均10%的經濟增長率一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大國。經濟領域的所有進步同時也反映在社會領域,得益於人民生活水準的不斷提高,以及基礎設施、交通和科技的不斷創新發展,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從68歲提高到73.5歲。從1978年到2016年,中國農村貧困人口減少7.3億,並計劃在2021年前徹底消除貧困。

  報道稱,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因此中國在經濟領域的重點就是提高産品和服務品質,提升改革開放水準,吸引外國投資,逐步促進創新發展。(編譯/劉麗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