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認錯了!這家日企造假波及全球,汽車飛機成“重災區”

2017-11-28 08:4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在日産汽車、斯巴魯汽車接連曝出醜聞後,如今,豐田、本田、鈴木也可能遭遇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生産的不合格材料的“襲擊”,而全球兩大飛機製造商空客公司和波音公司也正在緊急調查是否使用了該公司的不合格産品。

   

  圖為三菱公司。 

  據悉,採購三菱不合格産品的公司覆蓋全球,多達274家。涉及航空航太、汽車製造、機械裝備和電子設備等多個行業。不僅如此,三菱電線工業涉及數據造假的問題産品還被用在了日本自衛隊的飛機和艦船上,其中主要為飛機、艦船發動機油壓裝置的橡膠密封製品。可謂是實實在在的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最新數據顯示,三菱材料旗下三菱電線箕島製作所被篡改數據的橡膠密封圈數量達到約2.7億個,三菱伸銅若松製作所涉事銅製品達879噸。這兩家公司早在今年10月就發現了問題,卻遲遲沒有對外公佈。篡改數據、殃及客戶、知情不報,這幾乎與不久前神戶制鋼的造假方式如出一轍,讓人不禁質疑,三菱的造假方式難道是複製粘貼的。

  11月24日,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召開了新聞發佈會,社長竹內章及其他高管深鞠躬90以表道歉。但從神戶制鋼到三菱,一場接一場波及全球的造假風波,不僅重創了本就岌岌可危的日本製造業聲譽,更讓“日本製造”越來越失信於民。

   

  圖為一位日本民眾接受採訪。 

  有的日本民眾表示,日本製造業在某種程度上處於停滯狀態,這種停滯影響到社會其他方面。還有的民眾説,日本企業的醜聞讓他覺得很羞愧,也很憤怒。他希望日本的知名企業好好做事,防止再犯。

  曾享譽世界的日本大企業“集體塌方”,這是“日本製造”走下“神壇”的開始嗎?

  深入剖析日本製造業企業大面積造假,這四點原因值得關注:

  一是日企一味強調成本控制,對品質安全放鬆警惕;

  二是未能很好解決熟練産業工人嚴重不足問題;

  三是日本企業官僚化之困仍待破解;

  四是日本企業家創業精神的喪失。

  不論是三菱綜合材料株式會社還是神戶制鋼,日本製造業造假醜聞連續曝光,反映了日本製造業轉型期遭遇的尷尬和試圖“再崛起”的無奈。曾經風光無限的“日本製造”跌落神壇,對各國企業也有著警示意義:以造假手段維持企業虛假繁榮,最終必將付出沉重代價。(新華網國際頻道 梁甜甜 文字綜合新華網、解放日報、法制日報)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