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穆迪:中期借貸工具的使用改善了中國央行貨幣管理

2017-11-27 13:09:00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字號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27日訊 11月21日,穆迪發佈《中國銀行業:人民銀行擴大中期借貸工具的使用對銀行具有正面信用影響》報告,指出中國央行2017年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和抵押補充貸款(PSL)兩種中期借貸工具操作,已經改善了貨幣管理,使其能在操作層面上微調流動性供應,而不影響政府宏觀貨幣政策方向。

  一、兩種中期借貸工具改善了中國央行的貨幣管理

  中國人民銀行今年擴大兩種中期借貸工具的操作,已改善了其貨幣管理,使其能在操作層面上微調流動性供應,而不影響政府的宏觀貨幣政策方向。MLF和PSL期限較長,使中國央行可以傳達其關於流動性供應的較長期導向,從而提高銀行等市場參與者的政策預見性。上述變化與2017年中以來同業回購利率波動性明顯下降的情況相符,從那時起央行的MLF操作期限從3個月或6個月明確調整為一年。

  二、央行傾向採用MLF和PSL,表明希望延長所提供流動性的期限

  作為央行的資産負債表擴容工具,MLF和PSL的進一步擴大成為2017年中國的重要貨幣政策趨勢之一,目前兩者均為主流貨幣政策工具。中國央行雖然有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可以使用,但傾向於採用MLF和PSL,表明其希望延長所提供流動性的期限。MLF的期限從3個月或6個月調整為一年,進一步體現了這一立場。截至2017年10月末,上述兩種工具佔人民銀行對其他存款性公司(包括銀行、信用社和儲蓄機構)債權的72%,顯著高於2016年底的65%。

  三、擴大使用MLF使銀行在兩方面直接受益

  一是有利於商業銀行的資金結構,因為作為市場資金來源之一,MLF比回購和同業負債等其他資金來源更穩定。目前MLF的期限較長,期限為一年,意味著銀行用此類負債可以更好地與其資産進行長期匹配。

  二是MLF利率低於相同期限融資的市場利率,從而有助於降低借款行的融資成本並提高其利潤。

  四、MLF為監管機構提供了平臺,促使銀行遵守宏觀審慎指引

  這是因為決定銀行是否能夠獲得MLF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宏觀審慎評估(MPA),其中涵蓋了銀行表外理財産品增長等多方面指標。所有銀行(尤其是較小型銀行)均有很強的動力改善其MPA表現。較小型銀行往往對非存款資金的依賴性更高。目前獲得MLF的多為大型銀行,這些銀行通常MPA分數較高。另一方面,中小銀行的央行直接融資增長相對緩慢。(來源:穆迪官網)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