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脫貧攻堅最前線納雍縣董地鄉:小小講習所 致富大講堂

2017-11-25 10:55:00
來源:當代先鋒網
字號

  “黨的政策好,大家心連心,一起吃得苦,黃土變成金。”

  剛從講習所出來的納雍縣董地鄉樸德村民錢欣榮哼著自編的山歌,重復了一遍又一遍。

  令錢欣榮如此高興的是,他在講習所聽到董地鄉黨委副書記盧海浪説,根據十九大報告,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

  土地承包是農民普遍關心的問題,聽説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這無疑給錢欣榮和村民們吃了一顆“定心丸”。

  “我家有7畝多地,平常一個人根本種不過來。我打算把多餘的土地流轉到合作社種植華龍菌草。”錢欣榮説。

  今年以來,納雍縣創新開辦了縣、鄉、村三級脫貧攻堅講習所,走出了一條貧困地區農民培訓、教育脫貧和文軍扶貧的新路子。

  

  在鄉級新時代農民講習所課堂上,講習員沙永剛正在給村民講解華龍菌草的種植技術。楊仕貴 攝

  根據縣委、縣政府的要求,董地鄉充分整合遠端教育、學校、道德講堂等資源,靈活開辦講習所“流動課堂”,由“群眾跑來聽”轉變為“幹部跑去講”,真正服務群眾。

  黨的十九大召開後,董地鄉又根據脫貧出列情況,因材施教,設兩類講習所——

  未出列的貧困村設“新時代農民脫貧攻堅講習所”,受眾主要是貧困戶,內容主要是惠民政策、致富技能;

  已出列的村設“同步小康講習所”。受眾是全村群眾,內容主要是法律法規、産業發展。

  各村建立“兩所”師資庫,在幹部和群眾中挑選熟悉法律知識、懂得農村産業發展實用技術的人,擔任“兩所”專職講師。

  同時,董地鄉將黨的十九大報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傳遞給百姓,使“功能表化”的講習內容更加豐富,實實在在為董地群眾“加餐”。

  目前,全鄉已經建立了12個講習所,其中鄉級講習所一個,村級講習所12個,開展了大大小小各種講習活動80余場,受益群眾達3000余人次。

  “去講習所上了課,才曉得脫貧致富不僅是幹部們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不僅是男人的事,也是我們女人的事。”青山村苗屋基易地扶貧搬遷戶王貴英告訴記者。

  董地鄉黨委書記王乾洋説,“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是脫貧攻堅,講習所的職能就是要轉變群眾發展思路,增強內生動力。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