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三階段解決方案受關注 外媒:西方干涉常以自我為中心

2017-11-24 09:2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國務卿蒂勒森22日發表聲明,抨擊緬甸政府對羅興亞人的軍事行動是“種族清洗”,並威脅發起制裁,這是去年8月危機發生以來美國最嚴厲的表態。“種族清洗”在西方的政治話語中是最敵對的用詞之一,很多時候意味著制裁、封鎖甚至戰爭。

  羅興亞人危機已成為國際熱點,據稱有百萬羅興亞人逃離緬甸。緬甸國內,從民主派到軍方甚至人權活動人士在羅興亞人問題上壓倒性支援政府,西方輿論則站在羅興亞人一邊。國際上,多方都在推動羅興亞人道危機的解決,中國日前提出的停火、鼓勵緬孟雙方溝通、探討治本之策三階段解決設想尤其引人關注。霸道是美國外交的一大特色,這一次,依靠威脅和制裁,華盛頓的方案行得通嗎?

  “蒂勒森在若開邦羅興亞人問題上的觀點不僅無助於當地問題的解決,還將適得其反,加劇局勢惡化。”緬甸前總統政治顧問哥哥萊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像世界上很多其他問題一樣,來自西方強國的制裁或懲罰性的行為幾乎沒有帶來積極結果的,原因就在於這些國家只對展示他們的道德優越感以及向小國進行“布道”式的價值觀宣傳感興趣,根本不考慮事實,也少有客觀評估。“蒂勒森的言論對緬甸國家形象不利,也將對緬甸與西方國家的外交關係帶來負面影響”。

  如果蒂勒森推遲幾小時譴責緬甸,他會看到一個消息。紐西蘭副外長塔布托23日透露,有關羅興亞人難民危機的一項和平方案半個月左右將達成。此前他與緬甸等東盟國家的高官進行了多次會談。

  蒂勒森如果能再堅持幾小時,他會看到另一個消息。23日,緬甸與孟加拉國簽署一份諒解備忘錄,內容就是關於逃到孟加拉國的羅興亞人回國的問題。當天,孟加拉國外長阿裏與緬甸國務資政昂山素季在後者辦公室舉行會談,緬方稱實現“雙贏”。

  事實上,多方都在努力推動危機解決,不過沒有採用美國的“高音喇叭”模式。法國外長勒德里昂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本週一都訪問了緬甸。教廷週三證實,教皇方濟各將訪問緬甸,屆時將與昂山素季以及緬甸軍方領導人會面。

  《巴基斯坦觀察家報》23日刊文説,中國外長王毅提出的幫助解決羅興亞人問題的三階段方案引發大量關注。文章稱,中國與西方做法不同,西方的干涉主義以自我為中心,經常是強迫性的,援助附加條件、利用制裁甚至操縱政變,中方方案則沒有將自己意志強加於緬甸和孟加拉國。文章説,事實上,內比都和達卡都希望中國能居中調停。北京也沒有利用這兩國的分歧為自己謀利。

  哥哥萊認為,蒂勒森在羅興亞人問題上短短幾天立場發生顯著變化,不論他是否要對衝其他國家的對緬政策,緬甸人都明白誰才是對他們有著真誠良好意願,並對緬甸真實情況有著清晰了解的朋友。

  “將危機以極端形式進行政治化,會進一步使緬甸社會朝著分化和極端的方向惡化,加劇區域的不穩定。”緬甸達貢政治研究所創始人吳梭敏昂23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説,英美等國對緬甸日益增加的敵對情緒將使得緬甸國內任何實質性的政治變革(包括和平與發展)變得更加困難。

  【環球時報駐泰國、美國特派特約記者 孫廣勇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李司坤 崔傑通 汪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