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酸溜溜!同一天,沙特在三條戰線同時遇挫

2017-11-24 08: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2日,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土耳其總統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伊朗總統哈桑魯哈尼在俄南部城市索契舉行會議,就敘利亞問題發表聯合聲明。但這一天對於伊朗的“老對頭”沙烏地阿拉伯來説卻不愉快。

  首先,伊朗參加俄土伊首腦會議,受到全球矚目,沙特難免感到“酸溜溜”。曾在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國家擔任訪問學者的清華大學國際關係學系博士候選人王霆懿認為,目前敘利亞的局勢基本以俄羅斯為主導,伊朗、土耳其為重要參與力量。三方首腦會談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戰後敘利亞政治藍圖的描繪。而與之對應的是,敘利亞反對派及其背後支援力量美國、沙特等國家相對被邊緣化。

  俄土伊峰會的同一天,敘利亞各反對派在沙特首都利雅得開會,旨在促成敘反對派組成統一的代表團,參加計劃下周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敘利亞和談。王霆懿分析,沙特召開敘反對派聯合會議,一方面是為了抗衡俄土伊的影響,另一方面是為了協調敘反對派的立場。

  其次,黎巴嫩總理薩阿德哈裏裏22日宣佈暫緩辭職。按照美聯社的説法,這一決定對沙特來説是一種令人震驚的逆轉和難堪。

  本月初,哈裏裏在訪問沙特期間宣佈辭職,並遲遲不歸,引發黎巴嫩國內“被逼迫”、“遭軟禁”等猜測。在王霆懿看來,沙特利用哈裏裏辭職在黎巴嫩觸發政治危機,意在打壓黎巴嫩真主黨、震懾其背後支援力量伊朗。哈裏裏決定暫緩辭職,可能是綜合平衡了黎巴嫩國內政治以及外界政治勢力的結果。

  現階段,沙特在黎巴嫩、葉門、敘利亞、卡達等多條戰線上與伊朗對抗。不過,王霆懿認為:“沙特外交的佈局表面看起來具有‘進攻性’,但實際上只是‘防禦性’。因為沙特的整體軍事實力和戰爭潛力要明顯弱于其他中東大國。”因此,沙特對於大規模的直接對抗還是較為謹慎的。

  同樣在22日,沙特在葉門問題上的強硬立場發生了鬆動。在聯合國和國際社會多次呼籲下,沙特領導的多國聯軍宣佈,從23日中午起重新開放葉門胡塞反政府武裝控制的薩那機場和荷臺達港,以便接收人道主義救援物資。

  本月初,胡塞武裝向沙特首都利雅得發動彈道導彈攻擊未果,沙特指認伊朗是襲擊“幕後黑手”。此後,以沙特為首的多國聯軍關閉葉門通往外部的陸海空通道,阻止伊朗向胡塞武裝運送軍火。聯合國和援助團體説,封鎖將導致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

  王霆懿認為,沙特立場鬆動,可能是考慮到戰爭以外的因素,比如人道主義、物資援助以及葉門爆發疫情的風險,所以重開邊境和港口。“相對於卡達斷交風波、黎巴嫩局勢等熱點問題,對於沙特而言,抗衡伊朗、解決葉門戰事顯然更為重要。”

  就中東地區局勢今後演變,王霆懿表示,儘管敘利亞開始步入戰後秩序,極端組織“伊斯蘭國”也即將被剿滅,但這一地區矛盾的根源並未消除。在一段時間內,沙特與伊朗的低烈度地緣戰略對抗仍將持續。(王逸君)(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