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精神進央企】創新驅動發展 航太五院:築夢天疆 砥礪前行

2017-11-23 17:01:00
來源:台灣網
字號

東方紅一號衛星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衛星”。(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台灣網11月23日北京訊 (記者 張麗媛)1970年4月24日,浩瀚太空響起來自中國的聲音——《東方紅》,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成功發射成為中國航太史上的一座豐碑。在那之後的47個春秋裏,第一艘載人飛船、第一個月球探測器、第一顆商業出口衛星……這些中國航太事業的重要發展成果都由這個企業默默造就,她就是中國航太科技集團公司第五研究院。11月21日下午,由中央網信辦網路新聞資訊傳播局、國務院國資委宣傳局、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組織開展的“十九大精神進央企”網路主題活動第二站走進航太五院。

  據航太五院副院長林益明介紹,五院是國際上業務領域最全的宇航企業,已形成載人航太、深空探測、導航定位、對地觀測、通信廣播、空間科學與技術試驗等六大領域航太器研製業務,承擔了載人航太與探月工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等國家重大工程的航太器研製工作,以及軍事航太裝備和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的核心建設工作,在載人飛船技術、衛星回收技術、一箭多星技術、地球靜止軌道通信衛星技術和遙感衛星技術等領域跨入世界先進行列。截至目前,五院已發射217顆空間飛行器,124顆星在軌穩定運作,圓滿完成了以中國航太三大里程碑和國家重大工程為代表的宇航任務。

  “十九大報告在總結過去五年經濟建設取得的重大成就時指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天宮、蛟龍、天眼、悟空、墨子、大飛機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航太五院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總設計師朱樅鵬説,“將‘天宮’放在突出位置,這是黨和習總書記對航太人的巨大褒獎和鼓勵,讓我們感到無比振奮!”

  據朱樅鵬介紹,“天宮二號”是我國首個具備補加功能的載人航太科學實驗空間實驗室,原先規劃是要發射“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兩艘空間實驗室的,後來為了加快工程步伐、減少經費,經過可行性研究,將“天宮二號”和“天宮三號”的任務合併到一起完成。

  根據我國載人航太工程三步走的戰略,空間實驗室任務是載人航太工程第二步的第二階段。今年4月底“天宮二號”和“天舟一號”首次在軌推進劑補加試驗的完成,標誌著這項任務已經全部圓滿完成。

  航太五院北斗三號工程副總設計師、衛星首席總設計師謝軍説:“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由我院抓總研製的北斗導航衛星正是落實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成果,同時也為加快實施這一戰略提供了有益經驗。”

  十九大勝利召開之時,謝軍正身處大涼山深處的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執行北斗三號第一顆、第二顆衛星發射任務。謝軍説,“當天,試驗隊組織集體收看了大會盛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總書記的報告讓身為航太人的我們,內心激動彭湃而又充滿力量。”

  據謝軍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三步走”的發展戰略已經圓滿完成了“兩步”。作為十九大後中國航太首發成功的衛星,日前,北斗三號正式拉開了全球組網的序幕。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科技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林益明表示,五院要主動擔當起維護國家戰略安全和發展利益的使命和責任,深入貫徹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在創新型國家建設中發揮技術拉動和産業推動作用,走出一條國防軍工企業創新發展的道路。

  據了解,目前航太五院在空間站的研製方面進展順利,朱樅鵬説:“有困難,但是我們在努力克服,空間站建成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空間站的國家,我們中國人的第一個空間站也將成為具有當今國際先進水準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此外,北斗導航系統“第三步走”提出計劃在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全球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的工程目標。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從東方紅一號到神舟、天宮、北斗、天舟……航太五院始終秉持著歷代航太人的精神築夢天疆、砥礪前行。朱樅鵬説:“我們將牢記建設航太強國的使命,為實現航太強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做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應有的貢獻。”這是朱樅鵬心聲,更是全體航太五院人的心聲。(完)

未來空間站模型

未來空間站模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月球探測器模型

月球探測器模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責任編輯:扶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