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演員片酬排行 演員片酬怎麼定?

2017-11-15 15:45: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字號

  原標題:中國演員片酬排行 演員片酬怎麼定?

  “現在演員的片酬已經高到令人瞠目了。”北京某外企銷售部門經理李明説道。

  演員“天價片酬”一直是公眾關心的熱點話題。前段時間,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社會組織聯合會電視製片委員會等四協會聯合發佈《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對演員片酬進行了限制,要求全部演員的總片酬不超過製作總成本的40%,其中,主要演員不超過總片酬的70%。

  日前,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聯合問卷網,對2001名受訪者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5.5%的受訪者認為當下演員片酬過高,83.2%的受訪者認為演員“天價片酬”現象不合理。84.4%的受訪者支援本次四協會聯合發佈的限製片酬條例。

  83.2%受訪者認為演員“天價片酬”不合理

  “現在演員的片酬已經高到令人瞠目了。”北京某外企銷售部門經理李明説道,“尤其那些流量小鮮肉、人氣明星的片酬太高了,與演技不符。而且,演員也是一個職業,勞動者的薪酬回報為何高出一般職業的千倍、萬倍?”

  李明閒暇時間會看一些電視劇,“但有些小鮮肉演的電視劇,我絕對不會去看,也不會參與他們的話題討論,因為我認為他們的演技和影響力不足以匹配他們的片酬和待遇”。

  調查顯示,95.5%的受訪者認為如今演員片酬過高,其中58.6%的受訪者認為非常高。

  “演員片酬這幾年真是坐著火箭往上升呀!”正在北京讀大學的張陽陽感慨道,“雖然我很喜歡近期比較火的幾位流量明星,但報價1個多億的片酬實在是另人咋舌”。

  張陽陽認為,拍戲只是流量明星工作中的一部分,代言、走紅毯、開演唱會等通常會佔據他們更多的時間,“但相比起來,拍電視劇反而能給他們帶來更高的回報。一部五六十集的電視劇,這些演員通常在劇組的時間也不過兩三個月,更沒什麼時間好好研究劇本、揣摩劇中角色。本來最應該耗費時間和精力的事情,卻出現了‘走流程’的現象”。

  針對演員“天價片酬”現象,83.2%的受訪者表示不合理,10.3%的受訪者認為情況一般,6.5%的受訪者則認為合理。

  60.3%受訪者認為片酬最應跟演技和口碑掛鉤

  張陽陽覺得,無論是影視製作還是演員,都是服務於觀眾,只有滿足觀眾的口味才有市場。“現在粉絲經濟發達,尤其青少年群體,都講究‘追星’。他們喜歡看流量明星,那麼投資方、製作方自然也會投其所好,在市場中推波助瀾”。

  李明認為,正是粉絲經濟發展過度才導致了演員“天價片酬”。“如果説章子怡、周迅、陳道明這種演技線上的大腕演員片酬高,我想很多觀眾也還能接受。可是,現在反而是一些流量明星,在粉絲的追捧下迅速‘封神’。一些製作團隊為了贏得話題度和收視率,就會重金邀請他們,而所剩不多的經費再用來馬馬虎虎對付場景佈置、後期技術處理甚至劇本本身。這就導致了市場的混亂”。

  對於導致一些演員“天價片酬”的原因,58.6%的受訪者認為是影視行業長期處於失衡狀態,缺乏非理性發展;51.2%的受訪者認為是投資方急功近利,期望賺快錢;41.4%的受訪者則認為是粉絲經濟發展過度;30.7%的受訪者認為是好演員數量過少讓流量明星價格上揚;11.7%的受訪者則認為是觀眾的欣賞水準還有待提高。

  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院長魏鵬舉分析,演員“天價片酬”一方面是因為影視娛樂業目前發展速度較快,大量資本涌入其中,形成了資本供給和人才供給短暫的不平衡。“另一方面,當前影視娛樂業的商業模式主要是粉絲經濟,這就使得投資方不斷尋求更多粉絲流量的明星,從而形成結構性的不平衡”。

  如今,在演員片酬的價格體系中,有“超一線”、“一線”的劃分。劃分標準主要是演員拍攝電影帶來的票房數以及拍攝電視劇帶來的流量。

  張陽陽認為,“天價片酬”的受益者是流量演員和明星,但並不該把原因都歸咎於他們,“演員演技固然重要,但影響力和人氣也不是不重要。一些流量演員盡職盡責,只是眼下演技還不夠紮實。”張陽陽覺得,流量演員明星是被資本推動,才形成了高片酬現象。

  演員片酬該與哪些因素掛鉤?60.3%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演技和群眾口碑,54.7%的受訪者認為是拍攝期間演員盡職程度,47.5%的受訪者認為是劇組整體製作經費,34.9%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的社會影響力,19.1%的受訪者認為是演員資歷。

  84.4%受訪者支援四協會聯合發佈的限製片酬條例

  “規範演員片酬、簽約規則,制定相關政策,不但不會打壓演員,反而更加有利於他們的發展,使演員專注于提升專業水準。”李明説。

  調查中,84.4%的受訪者支援本次四協會聯合發佈的限製片酬條例,11.6%的受訪者態度一般,4.0%的受訪者不支援。

  魏鵬舉認為,《關於電視劇網路劇製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見》是針對目前我國影視行業片酬的一個臨時性限制。“在短期內,限酬令對規範快速發展的影視市場有一定的作用。但從長期來看,我認為這是一個過渡性的手段,它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是有限的”。

  張陽陽認為,影視行業急需建立一個良好的發展機制,“只對演員的片酬進行限制還是不夠。要通過相關方制定合理的行業公約,這樣才能減輕高片酬帶來的不利影響,恢復健康的市場環境”。

  魏鵬舉覺得,要想真正改變市場發展不平衡狀況,一來要增加人才的供給,二來要改變當前的商業模式,“從粉絲經濟轉型為內容經濟和創意經濟”。

  改變演員“天價片酬”現象,63.8%的受訪者認為應針對演員片酬的簽約規則等再制定具體的相關政策;61.7%的受訪者認為行業協會應制定公約,共同遵守;50.6%的受訪者建議起用新人,跳出演技渣、片酬高的怪圈;39.1%的受訪者認為應凈化國內市場,建立良好發展機制。

  受訪者中,00後佔1.3%,90後佔23.5%,80後佔51.7%,70後佔17.9%,60後佔4.4%,50後佔0.9%,其他佔0.3%。

  實習生 伍越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 杜園春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