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南京大屠殺80週年 他們為傳播歷史真相奔走

2017-11-15 09:16: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再過不到一個月,就是第四次南京大屠殺死難者國家公祭日了。在海外,越來越多人開始了解亞洲二戰的歷史全貌,知道在納粹曾屠殺猶太人之外,日本軍國主義曾在中國等多個亞洲國家,犯下南京大屠殺、人體細菌實驗和強徵慰安婦等令人髮指的殘忍暴行。

  為了擦亮世界的眼睛,讓亞洲的二戰死難者得到公正的祭奠,一群海內外有識之士多年來不懈奔走。

  【改變認識,從孩子們的歷史課開始】 

  十多年前,與亞洲二戰史相關的歷史資料在加拿大學校課程裏極為稀缺;如今,安大略省公立學校課程中有11項課程包含相關內容。這個變化的發生,劉美玲是見證者,也是貢獻者。

  劉美玲出生於中國香港,已在加拿大定居30多年,現任非盈利組織多倫多亞洲二戰史實維護會(史維會)執行總監。十多年來,她一直致力於在加拿大推動教育機構講授亞洲二戰歷史,並參與籌資拍攝了有關已故美國華裔女作家張純如著書記錄南京大屠殺的紀錄片。

  劉美玲説,從2004年起,她每年都會帶加拿大的歷史、政治老師等教育界人士回中國學習亞洲二戰史。

  “如果學校裏不教這段歷史,其他努力很難起作用。”她説。史維會多年來推動編纂相關教育素材,她希望更廣泛地分享出去,爭取讓加拿大、其他西方國家和亞洲國家的更多教師了解並講授那段歷史。

  在加拿大,議員黃素梅和馬塞利諾分別在安大略和馬尼托巴兩個省的省議會推動設立“南京大屠殺紀念日”議案,均遭到日本右翼勢力極力阻撓。

  劉美玲説,她當然希望加拿大通過立法對南京大屠殺加以“官方認定”,但她認為從學校教育入手更重要。“沒有教育,徒有紀念日也沒用,很多人不清楚它代表什麼”。

  讓劉美玲欣慰的是,現在越來越多加拿大年輕人自發加入到傳承歷史、推動和平的隊伍中,在安省的多倫多大學、滑鐵盧大學、西部大學、金斯頓女王大學和麥克馬斯特大學,都有學生自發建立的史維會分會。

  劉美玲説,下一代從歷史中能學到什麼,“這是教育很重要的課題”。

  “希望年輕人能從歷史裏看到人性的分析……認識到他們對世界和平應負怎樣的責任。”她説。

  【讓世界記住,這不只是中國人的傷痛】 

  西方人對中國人在二戰中苦難歷史的無知和忽視,刺痛了不少海外華人的心。加拿大南京同鄉會會長王海澄也是其中之一。

  王海澄在故鄉的老宅院就在南京江東門附近、也就是原日軍大屠殺遺址之一的“萬人坑”附近,後來老宅拆遷,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就建在那塊地上。

  然而,十多年前王海澄開始往返中加兩國經商時發現,中國人民記憶中的二戰史實,很多加拿大人都“不相信、不知道”。甚至,多倫多的日本社團竟通過市政府和議會批准,在鬧市區建起一座所謂“原子彈受難紀念碑”,碑文強調全世界受難於核武器的唯一群體是十幾萬日本國民。“這不是公然將日本為粉飾戰爭受害者嗎?”他憤慨道。中國、越南、菲律賓等亞洲二戰受害國僑民社團發起抗議,要求拆除紀念碑,當地政府卻不為所動。

  從那時開始,南京同鄉會便當起了向加拿大社會宣傳亞洲二戰歷史真相的“志願者”,每年參與舉辦各類南京大屠殺紀念活動。2015年,當地華人社團把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的文物圖片展辦到了安省議會大樓的大堂裏。

  “南京大屠殺不僅是南京人民的傷痛,也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傷痛,而是世界人民共同的悲慘記憶。我們希望這段歷史真正成為世界的記憶,”王海澄説,“只有牢記歷史,才能珍愛和平。”(海洋 李保東)【新華社專特稿】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