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加強文物保護利用開發 北碚這裡藏了一個全國之最

2017-11-13 13:41:00
來源:華龍網
字號

  生活在1.45億年前,全身身長8米左右,高約4米,彌補了中國沒有完整肉食恐龍骨架的缺憾。這樣一具神秘莫測,年代悠久的恐龍就藏身於重慶市北碚區重慶自然博物館。在重慶博物館裏還有8000余件奇珍異寶,皆免費對市民開放。這也是北碚在加強文物保護利用開發,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打造的一次嘗試。

  發現恐龍過程曲折 彌補中國無完整肉食恐龍化石的缺憾 

  位於重慶自然博物館的這具肉食恐龍骨架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它原本生活在1.45億年前侏羅紀晚期,科學命名為“上游永川龍”。

  説起發現恐龍化石的過程,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感慨“的確費了一番週折”。

  故事要從上世紀70年代説起。

  1976年6月的一個上午,重慶市永川區開始電閃雷鳴,繼而下了一整天的暴雨。

  雨停之後,永川區上游水庫負責大壩安全巡查的工作人員在離庫壩約200米的一片紅苕地裏,發現一塊東西在雨後強烈的陽光下閃閃發光。

  起初該工作人員以為是魚鱗。

  重慶自然博物館的古生物專家張奕宏聽聞消息後到現場查看,認為這是恐龍的牙齒。

  張奕宏親自來到化石發掘現場,他用小鏨子一點點清除包裹在周邊的岩石。不一會,一個牙齒的完整形態就從地裏“冒”了出來,看起來更像一把小號的匕首。

  根據張奕宏的經驗判斷:這個恐龍不是普通恐龍,而是肉食恐龍。

  “這是一個恐龍的頭骨!”張奕宏一顆顆清理著恐龍的牙齒。當他看見牙齒長在頜骨上時,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大聲地叫了出來。據觀察,這塊頭骨長82釐米,高50釐米。

  在鏡頭下,恐龍頭骨一點點暴露出完整的輪廓。恐龍頭骨後關聯著一長串脊椎,脊椎之下還有後肢骨。

  參與發掘的專家一致認為,這是一具肉食恐龍的骨架。恐龍仰首翹尾,鋒利的牙齒隱約透射出當年的“殺氣”,似乎在臨死之前拼命地掙扎、咆哮。

  專家們將化石送到北京進行修復整理。有“中國古脊椎動物學奠基人”之稱的楊鐘健異常興奮。他研究恐龍數十年,但遺憾未在中國發現完整肉食恐龍的化石。而“上游永川龍”的出現使這個遺憾從此消失。

  館內8000件珍寶免費開放 周邊還有不少好去處 

  值得一提的是,恐龍死亡後,聯繫頭骨與頸部脊椎的肌肉、肌腱和韌帶會腐爛,經流水一衝,彼此很容易解體。但位於北碚的重慶自然博物館裏的這架恐龍頭骨僅缺失前肢及部份尾椎。它的牙齒生在頜骨上,頭上的骨骼也絲毫沒有損傷。

  作為博物館的展品,它是當仁不讓的鎮館之寶。

  為增強遊客的體驗感,博物館還復原了肉食恐龍的發掘現場。平日裏重慶自然博物館常能迎來“看稀奇”的市民和陪同孩子前來參觀的家長。

  據重慶自然博物館相關負責人介紹,除了肉食恐龍外,館內還有展品8000余件,陳列于恐龍世界(恐龍廳)、動物星球(生物廳)、山水都市(重慶廳)、地球奧秘(地球廳)、生命激流(進化廳)、生態家園(環境廳)等六個專題展廳。

  博物館基本陳列取材于自然標本及其保存環境的研究成果,以“主題單元式”、“生態場景式”、“分類序列式”等表現手法,運用聲、光、電和多媒體技術,綜合了科學性、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重慶自然博物館亦免費對市民開放。

  據了解,重慶自然博物館坐落于北碚區縉雲山麓,其佔地面積216畝,核心功能為“科學研究、標本收藏、科普教育”,拓展功能為“生態園林、旅遊服務”。

  可以説,重慶自然博物館是北碚區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強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産保護傳承的一個縮影。

  像重慶自然博物館這樣的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在北碚還有很多。作為曾經的抗戰大後方,今天的全國先進文化區、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北碚有著豐富的文化資源,僅自然人文景觀和陪都遺址就有104處。

  上百位文人墨客還曾在這裡留下足跡。林語堂、胡風在北碚研學多年;老舍在這裡完成了舉世轟動的作品《四世同堂》;梁實秋在北碚居住時,筆耕不輟,曾撰寫20多篇散文隨筆,以《雅舍小品》命名出版,並因此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名聲大噪……

  坐落在北碚區內,有著300多年曆史的金剛碑文化街區,和馬鞍山濕地公園、景瑞依雲公園、金果園等眾多公共文化服務項目,使北碚成為了文化資源豐富,城市底蘊深厚,新舊文化融合之地。

  

北碚區內旅遊推薦線路一覽: 

  城市文化遊線路(乘坐北碚城區旅遊環線) 

  輕軌6號線狀元碑站→城南公交樞紐→重慶自然博物館→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盧作孚紀念館→老舍舊居→梁實秋舊居→返回

  自然風光遊線路 

  輕軌6號線狀元碑站→城南公交樞紐→重慶自然博物館→縉雲山→縉雲山索道(上行)→縉雲山景區→縉雲山農家樂→縉雲山索道(下行)→馬鞍溪濕地公園→返回

  休閒度假遊線路 

  輕軌6號線狀元碑站→城南公交樞紐→重慶自然博物館→景瑞依雲公園→金果園→海宇雲水溫泉→返回(首席記者 雷其霖 實習生 謝佳潔)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