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踐行綠色發展新理念 北碚把老渡口做成文化街區

2017-11-13 13:36:00
來源:華龍網
字號

  重慶市北碚區金剛碑有著300多年的歷史。清康熙年間,它是繁華的交通轉机站。抗戰時期,文人墨客集中於此。如今抗戰大後方將要轉型,由老渡口變身為一個“書香悠悠,寧靜自然”的休閒養生型古鎮。

  古時商貿往來頻繁 曾是交通轉机站 

  從北碚往縉雲山方向的主幹道往金剛碑古鎮行走,步行時間約10分鐘。這10分鐘距離,連接了兩個迥然不同的世界:一個是高樓林立的現代化城市,一個是青石板街的世外桃源。

  走進金剛碑,一座座穿鬥青瓦房映入眼簾。一樓一底的石頭墻、土墻、竹木夾壁墻的老房子,用石灰粉刷,依崖而建,獨具巴渝特色。古鎮小道用寬2米、長500余米青石板鋪成。兩旁的青瓦房隨蜿蜒曲折的山勢延伸。

  “金剛碑”此名得來,是因縉雲山中有一塊高6米,寬2米的天然巨石。那巨石有七米多高,二米多厚,狀似一碑,直深入嘉陵江。唐人曾題刻“金剛”二字,故而當地人改名為“金剛碑”。

  早在清朝康熙年間,縉雲山南坡的小煤窯星羅棋佈,煤炭業日益興旺,煤炭必經過金剛碑嘉陵江出口,運銷外地,於是此處成為産煤、運煤、銷煤的水陸碼頭和轉机站。商貿和交通的發達,讓金剛碑古鎮逐漸興起,不少人在此居住生活。如今古鎮上的小橋和茶館都是清代建築。

  金剛碑是曾經的抗戰大後方 文人墨客多聚集於此 

  抗戰時期,一大批著名經濟實業家、史學家、文學家、社會活動家寓居金剛碑。名人云集,人文薈萃,熱鬧非凡,把金剛碑的繁榮推向頂峰。

  教育家梁漱冥在金剛碑興辦了“勉仁書院”。國術大師張之江一生提倡武術健身,將國立國術體育專科學校遷至金剛碑,在此開展教學輔導工作。中國第一位地質學博士翁文灝在金剛碑與調查員裴文中經歷無數個白天挖掘,夜晚挑燈自修的日子,最終發現“北京猿人”頭骨存在的證據。

  老舍也在金剛碑“多鼠宅”內,靠著一杯甜茶、一張書桌書寫下《四世同堂》。梁實秋在北碚居住時,常奔波于市區和金剛碑之間,在八年的時間內從未停止過寫作采風。在此期間他撰寫20多篇散文隨筆,並以《雅舍小品》命名出版,梁實秋因此在中國現代散文史上名聲大噪。

  這些名人的存在,給金剛碑注入了不少的人文因素和學術文化內涵,使金剛碑成為抗戰期間天下聞名的古鎮和不可多得的抗戰文化遺址。

  綠色發展煥發新活力 金剛碑將變身為休閒養生型古鎮 

  從2009年開始,金剛碑古鎮原居民完成搬遷。此後整個古鎮只剩一家茶館,為遊客提供歇腳之地。逢節假日,茶館裏常有前來拍攝金剛碑古鎮的攝友互相交流。

  2016年1月,《北碚區統籌發展休閒度假旅遊業三年行動計劃》將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列為重點推進更新項目。該計劃于去年正式啟動,預計用3年時間將金剛碑古鎮打造成一個主題為“寧靜、人文、懷舊”的休閒養生型古鎮。

  今年,重慶九街集團通過競拍,最終拿下了北碚金剛碑地塊,將在今年年底動工開建。

  據了解,金剛碑古鎮核心區大概50畝,擴展區約96畝。按照初步規劃,整個金剛碑歷史文化街區建成後將達到400畝左右。金剛碑的打造將帶動北碚碼頭文化的復興,一些老舊建築將得到恢復,以前運煤的碼頭也將得到重建。

  中國溫泉看重慶,重慶溫泉看北碚。在北碚溫泉資源異常豐富,目前在北碚已經成功運營的溫泉項目多數走的是高端路線。像心景、悅榕莊、柏聯等品牌對北碚溫泉做出了一定的口碑。

  北碚區旅遊局副局長李洵告訴記者,為了更好的將金剛碑的溫泉口碑進行重建,發揮溫泉的特色品牌,北碚區還將以金剛碑文化街區的打造為契機,嫁接溫泉康養的優勢品牌。古鎮升級改造過程中,除了對老建築進行保護修繕外,還會打造遊客集散中心和商業配套設施,以及川東民居風格的園林景觀。

  位於北碚區濱江帶上的張飛古道、復旦大學舊址等也將納入整體規劃打造。“北碚有很多野溫泉,這些溫泉要是都利用起來,能夠形成一些大型的溫泉泡池,解決北碚溫泉品牌的延長鏈問題。”李洵説。(首席記者 雷其霖 實習生 謝佳潔)

[責任編輯: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