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特會在世界矚目中實現高難度圓滿

2017-11-10 09:17: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中美兩國9日宣佈,雙方在特朗普訪華期間共簽署總額高達2535億美元的合作協議,這是一個令世界頭暈目眩的數字,它展示了中美經濟合作舉世無雙的超級規模,也會讓人想到,管理、協調好這一規模的合作是多麼不容易。

  特朗普表示他不因美國對華的貿易逆差而責怪中國,這句話被國際媒體廣泛突出報道。儘管他隨後説,要怪就怪之前幾屆美國政府讓貿易失去平衡,並表示“誰能責怪一個國家為自己人民福祉而佔其他國家便宜”,但他的表述與之前就貿易問題對中國的指責軟化了很多。

  其實中國也沒有“佔美國的便宜”,中國根本沒有能力以自私的方式操縱全球化時代的貿易過程。中國不是貿易規則的主要制定者,也不具備強制引導國際産業分工的實力和手段。在國際貿易的大潮中,中國人勤奮,不圖暴利,肯于為國際市場的各項需求竭盡全力,我們的貿易就這樣在自身條件尚不理想的情況下越做越大。

  美國産品中分攤的綜合成本太高了,除了高技術産品和高端服務不怕這種高成本,普通産品受成本的拖累十分嚴重。而美國又吝嗇于把含有尖端技術的産品賣給中國,更希望中國人買他們的大路貨,這是中美貿易失衡的根源。

  相信特朗普在深入了解了中美貿易的實情之後,對美國貿易逆差是怎麼來的逐漸心中有數了。華盛頓確實責備不著北京,而應當為中方增購美國産品、努力幫著縮小美方貿易逆差而心懷感激。

  中美緩解貿易摩擦的道理也揭示了更廣泛領域的情形。在朝核問題上,前幾屆美國政府搞得一團糟,導致了今天平壤以“魚死網破”決心突擊發展核導的局面。華盛頓總是表示自己手裏有多個選項,其實它被懷疑真正好使用、又有效果的選項“一個也沒有”,於是它求助於中國。

  中國盡了最大努力,甚至致使中朝關係也付出了代價。尤其是這一年下來,特朗普逐漸看懂了中國的確在為推動半島無核化做無私的付出,要求中國做更多,應當是不好意思啟齒的,而決沒有理直氣壯的理由。

  特朗普總統這兩天在推特中突出表達對所受禮遇的“感謝”。中美“不打不成交”,他現在一定最清楚,中國不僅對他本人給予了高度尊重,也盡中國所能尊重了美國的國家利益。北京同樣有捍衛中國國家利益的權利,但是我們有主動照顧自己最大貿易夥伴利益、力爭實現雙贏的強烈意識,中國是有力量、同時也很講道理的競爭及合作者。

  美國是權力結構最複雜的大國,特朗普所受到的“制衡”則是最超出常規的。反對力量對他的討伐無任何顧忌,他們大概很願意貶低這位總統訪華的成果,至少表面上,他們很難為他鼓掌,跟不上他對華認識的變化。

  中美宣佈達成共識的單子很長,幾乎涉及了兩國關係以及國際重大問題的方方面面。這些共識應當可以大體保障兩國關係接下來一個時期內的平穩發展。問題總還會有的,但只要把習特會所傳遞的合作精神擴散到兩國各領域的具體接觸面,就沒有一個問題可以對兩國關係構成根本性挑戰。

  特朗普至今沒有公佈自己的亞太戰略,但是他的中國行會被視為一個“關鍵判例”,給出了他就亞太核心問題反覆權衡後決定選用的計算公式。如果説每次美國總統換屆都會給中美關係帶來一段“不確定的適應期”的話,那麼從海湖莊園到北京故宮,中美關係又有了一次難忘的經驗,進一步成熟起來了。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