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火災接報同比下降,但仍處於易發多發期

2017-11-10 08:3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原標題:全國火災接報同比下降,但仍處於易發多發期,記者專訪公安部消防局負責人 

  智慧消防  平安你我 

 

  11月9日,北京市“119”消防宣傳月活動在西城區白紙坊小型消防站正式啟動。活動現場,消防官兵在指導小朋友操縱消防偵察機器人。本報記者 王昊男 攝 

  日前,公安部消防局發佈消息:今年1至10月,全國共接報火災21.9萬起,1065人死亡,679人受傷,已核直接財産損失26.2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降21.3%、17.7%、29.9%和24.7%。火災發生率是怎麼降下來的?火災防控還有哪些短板?如何進一步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公安部消防局局長于建華接受本報記者專訪。

  近年來防火工作呈現社會化智慧化特點 

  記者:防患于未“燃”,勝過一切救助。成績的取得與防火工作的紮實開展密不可分。近年來,我們主要開展了哪些方面的防火工作?

  于建華:長期以來,全國公安消防部隊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等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落實公安部黨委的決策部署,深入推進“四項建設”,全面提升火災防控水準,確保消防安全形勢穩定。

  一是夯實責任。比如對於黨委政府,推動消防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總體規劃,確保消防工作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對於行業部門,按照“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的要求,督促各部門、行業嚴查嚴治行業火災隱患;對於社會單位,抓好消防安全評估、專職管理人、消防設施維護保養等措施的落實。

  二是重點整治。比如以公安部名義印發工作方案,部署從4月起至黨的十九大結束,在全國開展夏季消防檢查;推動國務院安委會開展為期3年電氣火災綜合治理工作。此外,公安部、中央綜治辦、住建部、民政部、安全監管總局、能源局等6部門聯合下發工作方案,部署從7月至12月在全國開展為期半年的高層建築消防安全綜合治理,目前全國已基本完成排查摸底任務,正在開展重點整治。

  記者:近年來,防火工作有什麼新變化、新特點?

  于建華:總體而言,近年來的防火工作主要呈現如下特點:一是社會化。以建立微型消防站為例,以前我們是定期進社區、進企業開展宣傳教育,現在通過微型消防站,把更多的消防設備和安全教育送進企業、學校、街道和小區,群眾參加培訓的機會更多了,消防安全意識也就自然提升了。二是智慧化。近年來,資訊科技的發展讓“智慧消防”的特點越來越凸顯,它不僅可以通過大數據,指揮調度官兵科學作戰,還可以對即將發生的危機進行預警。對於很多地方而言,哪個消火栓有損壞、哪條消防通道被堵了……當地消防部門基本能做到心中有數、及時整改。

  仍處火災易發多發期,防控體系建設任重道遠 

  記者:當前火災防控還存在哪些突出風險和短板?

  于建華:我始終認為,消防安全是“易碎品”,火災防控永遠在路上。現階段公共消防安全基礎建設同經濟社會發展不相適應、消防安全保障能力同人民群眾的安全需求不相適應、公眾消防安全意識同現代社會治理要求不相適應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我國仍處於火災易發多發期,社會火災防控體系建設仍任重道遠。

  首先,防範大火難度高。今年以來,火災形勢總體平穩,但仍發生浙江臺州“25”足浴店、江西南昌“225”休閒會所、浙江臺州“925”群租房3起重大火災,特別是類似倫敦“614”火災發生地的高層建築在我國也大量存在,稍有不慎,就可能發生大火。

  其次,治理隱患任務重。隨著城鎮化、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中城市人口高度集中,預計今後3至5年,我國城市人口將逐步達到70%左右,屆時將有近10億人在城市生活,帶來一系列“城市病”,給公共消防安全管理帶來新情況,衍生一系列新的致災因素,火災隱患存量難消、增量難控、總量難降的問題非常突出。

  再次,社會管理壓力大。一些地方行業部門對本行業火災風險研判不夠,有的未引起真正重視,沒有採取針對性防控措施;一些單位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消防設施故障損壞、安全疏散通道堵塞等問題較為普遍,冒險施工作業、違章用火用電等動態隱患時有反覆,公眾消防安全素質,特別是自防自救能力有待提高。

  全民參與消防安全,實現“救早、救小”目標 

  記者:下一步應該如何進一步加強火災隱患排查,確保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

  于建華:總結這麼多年防控大火的經驗和教訓,我認為高風險場所就是靶心,主要是盯住人員密集、易燃易爆、群租房、老舊住宅和少數民族村寨等六類高風險場所,再加上文物古建築。因此,要防範大火發生,必須抓好三個關鍵環節:一要全面摸清底數,真正把“地雷”挖出來,逐一建立臺賬、登記造冊。二要逐級壓實監管責任,高風險場所排查出來以後,要逐一明確監管責任,落實網格化管理。三要逐一落實人防技防措施,規模較大的要配備專職消防經理人,培訓合格再上崗,老舊住宅等場所要設置應急廣播、獨立報警、簡易噴淋等設施。

  瞄準靶心防大火,關鍵在於夯實基礎控小火。首先,要織密做實最小滅火單元,堅持不懈推進微型消防站,努力實現“救早、救小”的目標。二是全面推進“智慧消防”建設,我們將抓住“智慧城市”建設的重大機遇,同步推進“智慧消防”建設。三是要充分做好冬季滅火救援準備。我們將立足冬春火災規律特點,組織官兵開展冬季練兵活動,第一時間集中優勢兵力“滅早、滅小”。

  三是強化宣傳提素質。長期的實踐證明,只有充分發揮人民群眾的主體作用和參與熱情,消防工作才更富有生命力和活力。今年消防日的主題是“關注消防,平安你我”,旨在牢牢抓住火災防控工作中“人”這一根本因素,發動全社會關注消防安全,學習消防知識,參與消防工作。(記者 張洋)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