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十九大代表楊德兵、楊春敏宣講中的那些回聲:我們將放開手腳大幹一場

2017-11-09 13:25:00
來源:華龍網
字號
  【摘要】 參加黨的十九大回到重慶後,重慶永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架子工班組長楊德兵、沙坪壩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春敏兩位代表便馬不停蹄地分赴我市各地,宣講十九大精神。
  

 

  楊德兵代表在銅梁區西河鎮大瓏村宣講。通訊員 趙武強 攝

   

  楊春敏代表正在給群眾宣講十九大精神。記者 左黎韻 攝

  參加黨的十九大回到重慶後,重慶永和建築工程有限公司架子工班組長楊德兵、沙坪壩石井坡街道團結壩社區黨支部書記楊春敏兩位代表便馬不停蹄地分赴我市各地,宣講十九大精神。11月6日、7日,楊德兵、楊春敏分別來到銅梁、渝北和沙坪壩的農村院壩和社區,為基層群眾帶去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並感受到了大家對新時代新征程的美好憧憬。

  “十九大提振了大家發展生産的信心” 

  銅梁區西河鎮大瓏村是楊德兵的老家。11月6日上午,村委會不大的院壩裏,坐滿了楊德兵的親友和鄉鄰。“德兵,我流轉土地種花椒,以前打算擴大規模,又怕政策有變不敢行動。”種植大戶李金國起了頭。

  大瓏村是銅梁最偏遠的山村,這裡大多數青壯年都像楊德兵一樣外出務工,留在家中的地塊為調整産業結構創造了條件。近年來,該村引進業主流轉土地發展起了蔬菜、花椒産業,但大家擔心政策有變,不敢放開手腳,只發展了400多畝。

  楊德兵把十九大報告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特別是其中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的內容作了詳解,李金國豁然開朗,“這下我可以放開手腳大幹一場了。”

  “聽德兵你這樣一説,我以土地入股村裏的合作社更有底了。”村民李仲良説,村裏搞花椒種植合作社,號召擴大土地入股,自己先前有些擔心,現在放心了。

  同樣放心的還有沙坪壩區回龍壩鎮的水果種植大戶譚小川。11月7日,十九大代表楊春敏到這裡宣講十九大精神時,面對面回答了譚小川關於土地承包政策的提問,讓他吃了“定心丸”。三年前,譚小川在該鎮梁灘橋村流轉了110畝土地種植葡萄、草莓,現在,水果種植初具規模,譚小川還以此為依託,發展起鄉村採摘遊。“農業産業投資大,見效週期長,過去,我真擔心土地承包到期後被收回。”譚小川表示,“黨的十九大明確了土地承包政策,提振了大家發展生産的信心。”

  “生態環境好了,我想多活幾年享享福” 

  在沙坪壩區回龍壩鎮,楊春敏向當地群眾講解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意味著大家所關心的問題都將得到有效解決……”

  “黨的政策恁個好,環境也好了,聽你這一説,還會更好,我就想多活些年頭,好享享福喲!”聽了楊春敏的宣講,81歲的保農村村民傅國昌笑得合不攏嘴。老人告訴重慶日報記者,現在村裏通了公路,還修了污水管網,垃圾實行統一清運,處處乾淨整潔,條件一點也不比城裏差。不久前,當地還添置了公共健身器材,茶余飯後,他又多了個好去處。

  11月7日,楊德兵在渝北區雙鳳橋街道長翔社區宣講後,社區副主任陳永利説,黨的十九大報告再一次強調了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這對社區今後開展該項工作具有極強的指導意義。由於該社區內小攤販較多,環境整治問題一直是日常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之一,每月都會收到相關問題的投訴,“我們反覆到府做工作,説服餐飲攤位安裝抽油煙機,並負責自己門店周圍的清潔衛生,現在,此類投訴大幅度下降。”陳永利説,伴隨著十九大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及社區環境綜合整治進入攻堅階段,相信社區的人居環境會越來越好。

  “北京來的好消息讓我們更有信心了” 

  兩天來,楊德兵、楊春敏兩位代表奔走在基層,在傳遞黨的十九大好消息同時,感受到了大家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前所未有的信心。

  “聽了楊代表的宣講,我們擬定了村裏未來的發展方案。”銅梁區西河鎮大瓏村黨支部書記王紹國説,下一步,該村將採取村集體和業主共同投資、村民土地入股等方式培育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花椒和蔬菜産業,把村裏的電商平臺運作起來,把農産品銷售出去,實現集體、業主和村民三贏。

  渝北區雙鳳橋街道某酒店的管理者李麗艷説,聽了楊德兵代表的宣講後,她對十九大報告中關於“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內容特別感興趣,“在酒店運營中也要隨時更新自己的觀念,關注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扶持政策,了解各種新型的經營模式,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有更好的發展。”

  “黨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動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這意味著以後鄉下娃也能和城裏孩子享受一樣的教育資源。”沙坪壩區回龍壩鎮保農村村民周川告訴重慶日報記者,這讓他非常振奮,“聽到代表從北京帶回的這些好消息,我對未來更有信心了,相信在黨的帶領下,我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記者 王亞同 左黎韻 王濛昀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