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時代必然

2017-11-08 13:22:00
來源:央廣網
字號
  央廣網北京11月8日消息(記者劉璐 沈靜文)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務農重本,國之大綱。“三農”,是全局穩定的“定海神針”。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首度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中央宣講團成員、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韓俊表示,解決好三農問題一直以來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礎上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政策意圖明確、清晰,“十九大報告裏講到七大戰略,鄉村振興戰略是其中之一。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做出的一個新的戰略部署和新的要求,意義非常重大。億萬農民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也充滿期待。”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努力做到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韓俊分析,這是新的歷史背景下,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的必然要求,“十六屆五中全會曾經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做出一個概括,仍是5句話20字,即‘生産發展、生活寬裕、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對照這次,有四句話不一樣。新的鄉村振興總要求,是農業農村發展到新階段,設定的新目標,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這個戰略的實施將會為我國農業農村的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十九大報告指出,過去5年,我國城鎮化率年均提高1.2個百分點,8000多萬農業轉移人口成為城鎮居民,三農成績單舉世矚目。但韓俊坦言,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廣大農民對縮小城鄉差距、讓13億人共用發展成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會越來越迫切,“十八大以來,已經有8000萬農業轉移人口在城里落戶,這對農業農村的發展是一個極大的促進。但是無論城鎮化怎麼發展,比如2030年-2035年,農村還有4億左右的人口。鄉村從來不是處在一個從屬的地位,在現代化進程中,它應該和城市處於平等的地位。”

  如何讓城鄉居民共用經濟社會發展成果?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戰略中特別提到,要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這句話的含金量非常高。鄉村振興,是在深刻認識城鄉關係、變化趨勢和城鄉發展規律的基礎上提出的一個重大戰略。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不矛盾,城市和農村的發展從來是互相促進、互相聯繫,城市和農村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

  互相聯繫,卻也互相區別。韓俊解釋,今後的發展目標是要促進城鄉的融合發展,敢於打破一切阻礙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障礙。但如果認為通過城市的發展就可以把農村的問題解決,這是天真的想法,“現代化不能建立在城鄉分割的基礎上。要通過城市的發展、通過推進新型城鎮化來帶動農村的發展。比如,城市化發展對農産品就有更大的需求,農産品的市場就更廣大。因此,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可以帶動農民就業,還可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到城里落戶。”

  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關鍵在人。韓俊表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著力點是要調動億萬農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因為農民是鄉村振興的主體,是鄉村振興的受益者,所以必須把億萬農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調動起來。黨的十九大報告裏提出的五個方面,都要進一步明確任務,進行相應的制度創新,把每一項工作做實,讓這個戰略能夠落地生根,能給億萬農民帶來好處、利益、福祉,能讓農村的面貌再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農業出路在現代化,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韓俊表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且比單一的農業現代化涵蓋的範圍更加寬廣。

  過去提倡的都是農業現代化,這次提到農業農村現代化,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韓俊認為:“這是一個嶄新的表述,推進農業農村的現代化就涉及到農村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個方面的建設。到本世紀中葉,要把國家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編輯: 曹宇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