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的熱情對特朗普和美國更有意義

2017-11-08 09:2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特朗普總統星期三開始訪問中國,這是他入主白宮後首次亞洲行的第三站,也是被廣泛認為最重要的一站。前兩站的日本和韓國分別是美國的盟友,而中國不是。如何定義華盛頓與北京的關係在美國存在爭議。

  或許可以説,來到中國,特朗普總統才真正“走進了亞洲”。日韓都大體被美國“攥在手裏”,東京和首爾如何接待特朗普,那兩個國家領導人對他説什麼,華盛頓都有很大程度的掌控力。而北京是世界第二大力量,且獨立自主,華盛頓與北京打交道,才是真正的“外交”,雙方的智慧都很重要。

  中方將以“國事訪問+”的超規格歡迎特朗普,北京的熱情更具有意義。據報道,習近平將邀請特朗普做客故宮,這樣的待客方式在新中國很罕見。北京的熱情反映了這個多樣性的世界對美國真實態度中最積極的那一部分,也折射出崛起中國的現實國際觀。

  長期以來,一些美國精英把盟國對華盛頓的態度當做了外部世界對美態度的坐標,他們在很多時候把事情搞錯了。美國不可能像支配日本一樣支配整個世界,中國作為不受美國支配的世界裏的代表性力量,把開展友好合作和實現互利共贏作為發展中美關係的基本宗旨,這對實現美國外交利益構成了一個高度正面的要素。

  亞洲和世界不是日本的放大版,即使印度,也會尋求遠高於日本的獨立自主和自尊,印度的自身利益會被強調。中國尤其代表了世界的複雜性,它有漫長且從未中斷的文明史,每一次衰落後,復興都是它新的歷史宿命。針對人類文明史上的難題,中國有著豐富記憶和經驗,崛起的中國不是趾高氣昂、忘乎所以的暴發戶。

  無論歷史上,還是現實體制中,中國文化都充滿了“商量”的元素。中國政治很重原則,但這個國家的大歷史又是妥協、融合的産物。如今的中美形成了深度交流,中國人相信,無論這種交流的表面形式和階段性特點是什麼,最終都要歸到利益的相互包容上。這是中華文明幾千年的總結。

  中美都不可能用犧牲自己的重大利益取悅對方,但是雙方似乎在逐漸學會不挑戰對方的重大利益,相向而行的積極性在增加,這不能不説是現代大國政治的進步。人類社會已經走過了文明的相互征服時代,大國之間現在除了摸索共贏的方式,其實已經別無選擇。

  “遏制”“包圍”這些概念聽上去仍很帶勁,但它們都從動詞變得像形容詞一樣空洞、誇張,與當下的國際經濟和政治結構對不上號,沒有可以讓它們落到實處的杠桿。美國一些精英喊“應該遏制中國”已經喊了很多年,但美中貿易越來越大,交流面越來越廣。

  國際關係的深層邏輯變了,這就是越“遏制”中美關係變得越龐大的根本原因。總結並順應新的邏輯,是大國決策者和戰略家們必須有的高度。在美國建制派的圈子裏仍不時能聽到一些冷戰味道濃厚的陳詞濫調,那些人落伍了,理解不了新的亞太和中國。

  大政治家的功業不全是謀劃出來的,它們很大程度上是按照實事求是的方針走出來的。特朗普總統特別強調重振美國經濟的重要性,他確實抓住了“讓美國再次偉大”的關鍵。此外他對以往華而不實的外交鬥爭興趣要小得多,這也是個好傾向。

  特朗普高舉“美國優先”的旗幟,他一定知道,中國領導人不可能把中國的利益放在美國利益之後。中美利益博弈應當是良性的,為這種良性,兩國之間甚至整個世界都直接或者曲折地做了大量鋪墊。習近平和特朗普將有機會共同開創歷史,把大國關係帶入一個合作的確定性牢牢處於主導地位的時代。

  喜歡聚焦爭議的西方媒體製造了大量虛幻的輿情,而大國關係徹底走出零和模式才是人類持久的期盼,那種局面的形成也必將給大國各自的國家利益加分。美國媒體現在也不乏唱衰中美關係的,但我們相信,它們既擾亂不了北京,也忽悠不了聰明的特朗普團隊。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