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氣象組織:2013-2017年為史上最暖五年期

2017-11-07 08:3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世界氣象組織6日在波恩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2017年1月至9月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時代約高1.1C。由於強厄爾尼諾事件,2016年可能仍是有記錄以來的最暖年份,而2017年和2015年分列第二和/或第三位。報告指出,2013-2017年必定會是有記錄以來最暖的五年期。

  世界氣象組織(WMO)是聯合國系統關於天氣、氣候和水的權威機構。WMO秘書長佩特裏塔拉斯在當天開幕的聯合國波恩氣候大會上發佈了這份臨時《氣候狀況聲明》。聲明指出,2017年發生了許多“高影響事件”,具體包括災難性的颶風和洪水、危害健康的熱浪和乾旱,很有可能是有記錄以來三個最熱年份之一。同時,氣候變化的長期指標,如二氧化碳濃度升高、海平面上升以及海洋酸化等仍然沒有減退。北極海冰覆蓋率仍低於平均值,而以往穩定的南極海冰範圍已處於或接近創記錄的低點。

  “過去三年是溫度記錄中位列前三的年份。這屬於長期變暖趨勢的一部分,”佩特裏?塔拉斯表示,“我們經歷了異常天氣,包括亞洲高達50攝氏度的溫度、在加勒比和大西洋延伸到愛爾蘭的刷新記錄的颶風、在東非使數百萬人受災的破壞性季風洪水以及持續乾旱。”

  佩特裏塔拉斯強調,上述事件中有很多(具體科學研究將確定其準確數量)帶有因人為活動引發的溫室氣體濃度增加而造成的氣候變化的跡象。

  波恩氣候大會主辦方《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執行秘書埃斯皮諾薩表示:“這些研究結果突顯出,如果我們不能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和雄心,就會給民眾、經濟以及人類運作其中的地球上的生命本質帶來日益增加的風險”。

  埃斯皮諾薩呼籲波恩氣候大會成為各國以及社會各界“通達下一個更高目標的發射臺”,“因為我們期盼掃除未來風險,並通過一個全新、前瞻和可持續的發展路徑使機遇最大化”。

  世界氣象組織指出,氣候領域的極端事件影響著數百萬人的糧食安全,對最脆弱群體尤為如此。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一份評估報告發現,在發展中國家,與中到大尺度風暴、洪水和乾旱相關的所有損害和損失中,農業(作物、牲畜、漁業、水産業和林業)佔26%。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