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領航新征程】“鄉親們的日子越過越紅火”

2017-11-04 12:46:00
來源:多彩貴州網
字號

  “十九大政策,儂扎嘞!(苗語:好得很!)”

  黨的聲音傳到貴定縣德新鎮邊遠的少數民族村寨——喇亞村的村民們不由得用苗語歌曲表達著心中的讚嘆!

  “老楊公,你也幫我家寫一副對聯嘛,他們家家都有,我們家也不能落嘞”,王應花看著村裏每家每戶都在書寫讚頌十九大,頌黨恩的對聯,心裏很著急。在邊遠村寨喇亞村,村民們通過自發書寫對聯,自發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的方式,讚頌十九大,頌黨恩。

村民自發組織學習十九大精神

  10月31日,一大早,村民們身著節日盛裝聚集在院落裏,圍坐在一起,自發的用苗語、漢語“雙語”學習十九大精神,結合村裏實際共話産業發展,一路奔小康,讓黨的聲音傳到這個邊遠的村寨,走進每一個村民心中。“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支援和鼓勵農民就業創業,拓寬增收渠道等戰略方針,為咱們指明瞭今後的發展思路和目標。”村民們學習後紛紛點讚。

  喇亞村是貴定縣北部最邊遠的村寨之一,與龍裏縣、福泉市隔江相望,主要居住著漢族、布依族、苗族等民族,少數民族佔總人口的86%。全村共有437戶1878人,建檔立卡貧困人口163戶,285人(其中:一般貧困20戶64人,低保戶133戶211人,五保戶10戶10人)。

喇亞村航拍

  喇亞村以種植、養殖為主要産業。目前,已發展種植刺梨項目(12萬元)800畝,預計2019年可挂果創收,2017年喇亞村計劃新增種植刺梨1000畝。積極實施2016年葡萄種植扶貧項目(15萬元)、引進食用菌種植扶貧項目40萬元(種植食用菌50000棒)。隨著扶貧産業的不斷植入,村民們對共同奔小康的盼頭更有信心。

  “2020年我們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小康生活是什麼樣子啊?”村支書柏登元打開了大家對全面小康社會的憧憬。

  在89歲的老人羅時成眼裏他的小康是這樣:“以前我們吃包谷、現在吃米飯,現在我們這個社會,車路也通了,出門就坐車,電燈亮堂堂的,晚上走路亮堂堂隨你走哪,走路不用看路,平頂房差不多全部消滅了,剩下也不多了,這些也屬於小康嘛。”

村民認真聽取講解,精彩處引來掌聲

  在村民王光瓊眼裏孩子好好讀書,能到北京上大學,就是小康。

  村民蘭仕香的小康社會也有不同的看法,“希望以後多發展點産業,讓我們農民增收,家家有小車,這就是小康吧”她説道。

  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拉家常、話小康,對2020年全面小康社會描繪出了屬於自己的嚮往,也道出了要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決心。黨的聲音走進最邊遠村寨,邊遠山村的老百姓有了期盼,有了保障,底氣更足。

  連日來,從中心城鎮到邊遠山村,從政府部門到普通家庭,從黨員幹部到廣大群眾,貴定縣全縣各地掀起了學習黨的十九大報告熱潮。

  貴定縣邊遠少數民族村寨群眾自發集中學習十九大精神,家家自發書貼對聯,老老少少頌黨恩。貴定縣全縣上下正以“六個山”行動為抓手,物質精神文明齊抓,深化思想扶貧到戶、黨恩教育到人、文明創建到家,激發廣大群眾特別是邊遠山村困難群眾謀發展的內生動力,如今的邊遠村寨正顯現出“山鄉環境處處美,山間清泉家家到,山上産業家家有”的村容新貌。 “山區公路組組通、山寨公路戶戶連、山間清泉家家到、山上産業村村有、山鄉環境處處美、山中危房棟棟除”。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