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履歷不凡 新晉上將兩年三履新 曾是“打虎幹將”劉源繼任者

2017-11-03 13:38: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中央軍委晉陞上將軍銜儀式11月2日在北京八一大樓隆重舉行。習近平向晉陞上將軍銜的中國共産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委員、中央軍委委員、中央軍委紀委書記張升民頒發命令狀並表示祝賀。 

 

  至此,新一屆的中央軍委中唯一一名中將軍銜的中央軍委委員,也獲授上將軍銜。

  據公開簡歷顯示,張升民出生於1958年,祖籍陜西,曾任第二炮兵指揮學院政委等職。離開第二炮兵指揮學院後,又擔任第二炮兵某基地政委。

  2011年,張升民在二炮西北某基地工作,《解放軍報》曾記錄下這樣一幕:

  警衛連俱樂部裏,來自基地機關直屬隊的80余名官兵整齊就坐,準備開展"尊幹愛兵群眾大討論"活動。讓大家沒想到的是,基地政委張升民突然推門進來。

  "我作為一名老兵,來參加今天的討論活動,大家可以放開一點,説説自己的心裏話!"張升民説明瞭來意。在活躍熱烈的討論氣氛中,張升民談起了自己對官兵關係的親身感受。他深情回顧了自己和第一任班長32年的情誼,對大家説,幹部骨幹要把連隊和班排帶得有幸福感、歸屬感,讓戰士因奉獻而快樂,因在你手下而驕傲,這是帶兵的最高境界。他送給幹部們5句話:"愛之深、知之真、教之當、幫之勤、身之正。"

  玉樹救災是張升民軍旅生涯中的一個重要時刻。地震發生後,他帶領1000多名官兵,最先趕到災區開展災後重建工作。他們緊緊抓住藏族信教群眾多、僧侶寺院影響大的特點,幫助玉樹最大的藏傳佛教白教寺院禪古寺,搭建板房310平方米,並捐助了一批帳篷和棉被,解決了260多名僧人住宿、學習及宗教文物存放等燃眉之急,使他們在震後13天就恢復了正常的宗教活動。

  時任玉樹州副州長才仁丁沛如是評價這批官兵:"就是這些軍人,好像忘記了自己也是血肉之軀,夜以繼日拼命搶救人、搶救糧食,不顧自己渴餓累,卻把水和食品,還有帳篷讓給受災群眾。"張升民告訴他:"老百姓就是人民子弟兵的爹娘,除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子弟兵別無所求。"

  2014年年底,軍隊高級將領例行調整,張升民出任原第二炮兵政治部主任。

  2015年,新一輪軍隊改革大幕拉開。這次軍委機關調整組建,按照軍委管總、戰區主戰、軍種主建的總原則,把總部制改為多部門制,原來的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4個總部,改為軍委辦公廳、軍委聯合參謀部、軍委政治工作部、軍委後勤保障部、軍委裝備發展部、軍委訓練管理部、軍委國防動員部、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 軍委政法委員會、軍委科學技術委員會、軍委戰略規劃辦公室、軍委改革和編制辦公室、軍委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軍委審計署、軍委機關事務管理總局15個職能部門。

  軍改啟動後,張升民改任軍委訓練管理部政委。張升民曾説,最好的"現場"在戰場!讓現場會貼近實踐、貼近戰場,不僅是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的需要,也是動中抓建的題中之義。

  早在2011年,還在原第二炮兵某基地任職的張升民同所屬旅團的近百名將校軍官輾轉千里,齊聚北國密林,以部隊成建制跨區駐訓演練為契機,在野戰環境下召開"加快轉變戰鬥力生成模式"專題現場會。看得真切,悟得明白。置身野戰環境和實兵實裝演練現場的與會人員,一口氣觀摩了從機動指揮系統融合訓練、指揮所演練、要素合成訓練到野戰化部署、野戰後裝保障等6個大項30余個子項,對資訊化條件下實戰訓練有了前所未有的直觀認識。

  此外,張升民在推動基層連隊建設和加強官兵日常教育方面也頗下功夫。在西北工作期間,張升民所在基地政治部自主開發了一款採用3D引擎技術的網路虛擬教育系統,由14套教學遊戲和7套趣味答題系統組成,深受官兵歡迎。張升民在接受採訪時就説:"這是基地運用網路開展政治工作的一次嶄新嘗試!"

  2016年11月,張升民再履新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政委。在張升民就位之前,這一職位已經空缺近一年時間。軍委後勤保障部前身是原解放軍總後勤部。原總後勤部政委、十八屆中央委員劉源上將在2015年底到齡退役。

  2017年2月28日,中央軍委紀委擴大會議在北京召開, 張升民以中央軍委紀委書記的身份亮相,軍改後的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迎來了第二任書記。

  中央軍委紀律檢查委員會簡稱中央軍委紀委, 是軍隊"打虎"的重要部門,改革後,與原先隸屬總政治部的軍紀委相比,中央軍委紀委獨立性和權威性得到提升。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