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個中國男人的眼淚 為何在以色列成了大新聞?

2017-10-30 08:53: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赴以色列特派記者 劉洋】從北京到特拉維夫的直航航班,要11個小時才能到達,這距離遠得讓人有些驚訝。但更讓《環球時報》記者參加的“中國網路名人環球行——以色列站”代表團成員驚訝的是,只用了短短4天時間,他們的行程就在以色列突變成一個“大新聞”。這“突變”始於一場普通的會面。讓它變得不平凡的,除了主人公獨一無二的人生,還有背後許多以色列人對中國的真誠……

  什洛莫佩雷爾的傳奇人生

  《環球時報》記者一行人與什洛莫佩雷爾相見是在特拉維夫一間典型的“會面空間”,一座城市散佈著這樣專供人“談事”的地方,著實挺方便。

  走進房間的什洛莫氣色很好,他今年已經93歲。“這是我第一次與中國人會面。”他對陪同前來的以色列外交官努瑞特小姐説。在以色列,什洛莫名氣很大,不僅因為他是納粹大屠殺倖存者之一,更因為即使在倖存者群體中,他仍是唯一——唯一靠冒充德國人、以“希特勒青年團”成員和“完美雅利安人”身份躲過大屠殺的猶太人。

  1925年4月21日,什洛莫出生在德國一個猶太人家庭。10歲那年,全家被驅逐到波蘭羅茲。一家人剛落腳,德國就入侵了波蘭,所有猶太人都要搬進隔離區居住。什洛莫的母親讓他的3個兒子往蘇聯人控制的波蘭東部逃跑。三兄弟在穿越蘇德分界線時走散,當時14歲的什洛莫被蘇聯當局送進位於格羅德諾的一家孤兒院。

  “離開那天,父親提出了最後的要求——不論發生什麼,不要忘記自己是猶太人。而母親,我記得她一直大喊‘快跑!什洛莫,無論如何要活下去!’”什洛莫回憶道。

  1941年,德國入侵蘇聯,孤兒們在東逃過程中被德軍包圍,所有人要排隊接受檢查,被發現是猶太人就要拉進樹林槍斃,聲稱自己不是猶太人的男孩要脫下褲子接受檢查,看看是否做過猶太人的割禮。

  “你是猶太人嗎?”什洛莫説,端著槍的德軍士兵這樣問他時,他已偷偷把身份證件埋在了地下的土坑裏,耳邊傳來母親的聲音——“無論如何要活下去”。他冷靜了一下,用德語回答自己是流落波蘭的德國人後裔。士兵竟沒有核實,就把他送到部隊長官那裏。後者十分喜歡他,甚至想收他做養子。於是,他成了這支部隊的翻譯和“便雅憫(最受寵愛的小兒子/吉祥物)”。

  德軍莫斯科戰役失敗後,部隊長官為了給什洛莫活命的機會,推薦他回到德國本土,進入了培養“新德意志人領導者”的希特勒青年團青年領袖學校。頗具諷刺意味的是,在種族學課上,他被當做“完美雅利安人”的樣本進行顱相測量。“那4年我每天提心吊膽,害怕被發現我其實做過割禮。時間長了,有時真的覺得自己就是納粹,德國人和猶太人這兩個靈魂在我心裏同時掙扎著。”什洛莫對《環球時報》記者一行人説。

  什洛莫始終沒被人發現。1945年德國戰敗,向美軍投降的什洛莫很快被釋放。他回到老家試圖尋找親人,發現父親1943年在羅茲的猶太人隔離區餓死,母親1944年死在毒氣室,妹妹在二戰末期集中營猶太人向西轉移的死亡行軍中被射殺。但他的兩個哥哥大衛和伊薩克都還活著,前者去了巴勒斯坦,後者留在了德國。什洛莫選擇投奔了大衛,並在1948年參加以色列建國戰爭。

  如今,什洛莫有兩個兒子、三個孫女和三個曾孫女,以色列和德國都常請他去給年輕人講述歷史。他的自傳在1990年被拍成電影《歐羅巴!歐羅巴!》,該片1992年獲得金球獎最佳外語片獎。

  一場概率1/1000000000的會面

  “真是他?是什洛莫本人?”剛從努瑞特小姐口中聽到“這是大屠殺倖存者中最獨特的故事”,閻京生就猜到了今天男主人公的名字。作為軍事歷史題材大V,閻京生的微博“戰爭史研究WHS”粉絲超過640萬,而《歐羅巴!歐羅巴!》是他在DVD時代就愛上的電影。

  什洛莫更驚訝,眼前初見的中國人竟然知道他的故事,看過他的電影,“這簡直是大海撈針般的緣分”。於是兩人緊緊相擁,情緒激動。閻京生的眼淚奪眶而出。這一哭,觸發了很多東西。

  “過去幾十年,我內心的兩個靈魂一直在打仗。但我相信,生存高於一切。”在什洛莫繼續講述心路歷程時,努瑞特已把兩人相擁而泣的照片發到臉書上。

  “太感動了!我要這個故事。”短時間內,努瑞特收到許多以色列媒體人的類似留言,甚至英國一家從事大屠殺歷史教育的機構找到她,希望對這次跨越數千公里的會面做報道。美國“Forward”網站也刊發了相關文章。

  “中國的博主在遇到大屠殺倖存者的一瞬間潸然淚下”,10月18日,以色列最大的新聞網站Ynet新聞網以此為題報道了這一幕。報道還向讀者介紹了《環球時報》記者跟隨的中國網路名人代表團以及他們為什麼來到以色列。這個代表團的成員除了閻京生,還有在中國家喻戶曉的“童話大王”鄭淵潔、美食博主美食家大熊(張浩然)、生物學專家開水族館的生物男(周卓誠)、擁有1400萬粉絲的漫畫家郭斯特(林記)以及中國超模、2013世界超模大賽全球總冠軍魏蔚。

  “這是一場概率為1/1000000000的見面!”以色列影響力最大的報紙《新消息報》使用的標題更加煽情。文章説,中國有13億人口,當他們中的一個代表團來到特拉維夫與大屠殺倖存者什洛莫會面時,竟然有一位團員十分熟悉和了解他的故事,這如同一個奇跡。與Ynet新聞網的報道一樣,《新消息報》在表達震驚的同時也説,“這是神的安排”。

  為什麼這次會面會引起這麼大關注?努瑞特的解釋是,中國博主的動情一幕讓以色列人意外,這一幕也觸動了以色列社會,時下年輕猶太人對大屠殺的記憶在慢慢變淡,人們不太想再回憶痛苦的過去。是閻京生的眼淚,讓大屠殺又一次登上媒體的大標題,是中國人喚醒了猶太人的記憶。

  被喚醒的以色列人在Ynet新聞網和各自的社交媒體上表達他們的感動。以色列知名音樂人大衛迪歐説,“這就像是個夢,一個無法忘記、精彩絕倫的夢”。以色列導演阿裏克羅瑟斯坦説:“現實總是比虛構的電影更精彩,感謝與我們分享這一刻。”以色列知名劇作家、演講家加迪陶布表示:“這是巔峰時刻,對中國與以色列的關係貢獻良多,我為你們每一個人驕傲!”

  “日本人當然該到南京向中國人道歉”

  “我覺得中國才是個奇跡。”在與《環球時報》記者一行人交流時,什洛莫説,他很早以前就是毛澤東的粉絲,如今,“每個以色列人都想知道中國為什麼能發展得這麼快”。因為“大屠殺”,交談的話題不可避免地提到南京。什洛莫説:“日本人當然應該到南京去向中國人道歉,但可惜,我做不了日本人的主。”

  與什洛莫見面的前一天,《環球時報》記者參觀了位於耶路撒冷的“大屠殺歷史紀念館”。當地導遊利茲也説,“日本人應該到南京向中國人道歉”。與記者一同走進紀念館的還有一群“歐洲面孔”,利茲説,他們是德國教師,來這裡學習納粹大屠殺的歷史。在所有來到這裡的外國人中,德國人最多。

  因為與什洛莫的一抱,中國網路名人們接下來的行程,不論是與以色列家喻戶曉的明星中國菜廚師阿哈羅尼交流,還是中國超模與以色列名模“比美”,都受到了當地媒體的關注。此外,正致力於製造“人造肉”的以色列SUPER MEAT公司高管還向中國網路名人們介紹了“人造肉”的研發進展,以及對何時會進入中國市場的預期(至少還需要5年)。

  為什麼環球網與以色列外交部共同主辦的“中國網路名人環球行——以色列站”會引起當地媒體這麼大關注?努瑞特認為,這裡面不僅有猶太人感恩中國人相救的歷史因素,更多的是以色列人對中國迅速發展的好奇,以及對當下中國的好感。這名張口閉口稱中國是“以色列新情人”的外交官説,世界很多國家都有反猶主義,但她和中國人交流時,許多中國人甚至都不了解這個詞的含義,這讓以色列人特別感動。

  其實感動是相互的。就像《環球時報》記者走在特拉維夫街頭時,不止一次聽到陌生人用中文説,“你好,中國”。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