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上網來輝煌十九大】創新驅動 增強中國持續發展動力

2017-10-29 13:03: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核心提示】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新時代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必然會為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提供戰略支撐,不斷豐富中國製造、中國智造的內涵,從而為中國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黨的十九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創新在引領經濟社會發展中的重要地位,標誌著創新驅動作為一項基本國策,在新時代中國發展的行程上,將發揮越來越顯著的戰略支撐作用。

  近些年,我們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型國家建設碩果纍纍:天宮遨遊、蛟龍潛海、天眼望星、悟空探測、墨子通訊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繼問世,不斷刷新中國智造的新紀錄。這些超越了自己、實現了突破、代表了前沿或領先於國際的科技成果,使我們能夠從一個長期以來在科技領域處於追趕者的中青角色逐漸轉化為與先進國家並駕齊驅甚至在某些領域開始處於領跑者的角色,推動著以高鐵、核電等為代表的中國製造將先進産能輸送出去,促進了中國經濟向中高端邁進。

  創新位列新發展理念之首,居於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十九大報告50余次提到創新,尤其是強調創新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這是源於對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戰略判斷。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在這個關鍵時期,推動經濟發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進而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都必須緊緊依靠創新驅動來實現。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加快實現經濟發展方式從數量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具有現實意義。創新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産力,可以催生新産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可以顯著提升各生産要素的生産效率。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提高供給體系品質,著力提振實體經濟,顯著增強我國經濟品質優勢等,這些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到的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點任務,無一不需要創新驅動來發揮支撐作用。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對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中國也具有積極意義。創新帶來的高新技術用於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傳統設備,提高生産效率,由此降低資源能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問題,以一個更美麗的中國、更適宜的人居環境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

  十九大報告從四大方面提出了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具體舉措。一是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具有前瞻性、引領性的基礎研究科技創新;二是旨在轉化現實生産力、推動經濟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瑞的應用基礎研究科技創新;三是有利於調動創新積極性、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科技體制機制創新;四是培養創新人才和創新團隊的科技人才隊伍建設。這四大方面,既有創新的“硬體”建設,也有創新的“軟體”建設。尤其是“軟體”建設,也就是體制機制創新,對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將提供有效的制度保障,擔負著“兵馬未動糧草先行”的重要角色。

  總之,新時代中國發展進入新階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必然會為實現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目標提供戰略支撐,不斷豐富中國製造、中國智造的內涵,為中國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   

  作者:張德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 研究員)

[責任編輯:張玲]